巴中频道 白川东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当人们的目光聚焦在庄严肃穆的高大建筑空间里,以玻璃展柜里密封的稀世珍宝时,我们带你跟着“2025中华龙舟大赛(四川巴中恩阳站)”走进旷野的大自然,去米仓古道重要的集镇和川东北著名的水码头和物资集散中心——恩阳古镇,探访这座鲜活的“全国最大露天博物馆”。这里没有冰冷的告示牌与警戒线,千年历史就镌刻在青石板路上,流淌在飞檐翘角间,藏在当地人的烟火日常里,每一步都是穿越时空的奇妙邂逅!
千年建筑:凝固时光的立体史书
踏入恩阳古镇,仿佛翻开了一部沉甸甸的建筑史。这里拥有四川省规模较大且成片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群。核心区有37条古街巷,589幢明清古建筑鳞次栉比。占地面积约2平方公里的原始古镇内,融合川北民间建筑的木雕艺术、小四合院、木结构穿斗、木柱檩梁、双檩双挂、青瓦屋面、骑门柜台、精美窗雕等元素的建筑随处可见,堪称艺术精品。像万寿宫、胡家大院、大栈房等特色建筑星罗棋布,它们不仅是建筑艺术的杰作,也是古镇商业繁荣和社会生活的历史见证。雕梁画栋、青砖黛瓦、亭台阁楼、曲径通幽……漫步其间,抚摸着斑驳的石墙,每一道裂痕、每一片砖瓦,都在无声地讲述着当年“一镇通川陕”的繁华故事。
红色遗迹:峥嵘岁月的精神展厅
历史的航船划过恩阳,劈波斩浪的峥嵘岁月,铸就恩阳古镇成为全国第二大苏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精神堡垒。1933年至1935年,徐向前、李先念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建立仪阆县、恩阳县苏维埃政府。古镇内现完好地留存着列宁模范学校、红军经理处等13处革命旧址和“共产党热爱人民”“红军胜利万岁”等大量的红军石刻标语,这些红色遗迹生动地展现了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让人们能够在这里缅怀先烈,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成为子孙后代心中永不褪色的露天革命精神展厅。
民俗非遗:鲜活跳动的文化脉搏
恩阳古镇的“博物馆”属性,不仅在于静态的建筑,更在于生生不息的非遗传承。每逢佳节,恩阳皮影戏便在古戏台上开锣,牛皮雕刻的人物在光影间腾挪翻转,老艺人抑扬顿挫的唱腔回荡在街巷,将《三国》《水浒》的传奇演绎得活灵活现;“背二哥”号子从米仓古道的历史深处传来,那铿锵有力的节奏,曾为负重前行的挑夫驱散疲惫,如今依然在古镇上空久久回响。还有手工竹编、古法酿酒等传统技艺,在匠人们的坚守中代代相传,让古老的智慧在现代社会焕发新生。
烟火人间:博物馆里的生活美学
不同于传统博物馆的肃穆,恩阳古镇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清晨,恩阳河边的人们在鸟语花香中买菜、健身、散步;午后,老茶馆里飘出阵阵茶香,竹椅上的老人们摇着蒲扇,用带着川音的方言唠着家常;古香古色的老街深巷,“提糖麻饼”的香甜四处飘散,或许是哪位老师傅正好在熟练地揉面、包馅、烘烤,金黄酥脆的芝麻惹得身边的“汪汪”也着实眼馋;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古镇在月光与灯笼的映照下,演化成一幅流动的水墨画卷。在这里,历史与现实交织,文化与生活相融,每一个角落都藏着令人心动的细节。
这个博物馆日,别再局限于钢筋水泥的展馆!来恩阳古镇吧,用脚步丈量历史,用双眼发现惊喜,用心灵感受这座“全国最大露天博物馆”的独特魅力。这里,每一寸土地,都值得你细细品味;每一个瞬间,都能成为你旅行记忆中最珍贵的“藏品”。
当然,最重磅的还有端午节期间,国内最高级别的端午传统龙舟大戏——2025中华龙舟大赛(四川巴中恩阳站)即将隆重上演!5月27日—5月31日,目之所及皆是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