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雨隆 周洲 川观新闻记者 陈秋吉
8月4日午后,在米仓大道3标段关坝互通施工现场,随着最后一方混凝土顺着输送泵管稳稳注入模板,中铁十一局建设者们紧绷的脸上终于露出笑容,标志着该互通现浇梁浇筑施工圆满收官。
浇筑完成后的关坝互通
这一关键节点的突破,为米仓大道3标后续施工按下“快进键”,也为全线贯通筑牢了坚实根基。
走进关坝互通施工现场,刚浇筑完成的L匝道现浇梁如一条银灰色巨龙,横跨过下方的河沟。记者注意到,这段桥梁颇为特殊———桥面宽度随地形渐变,下方与主线桥呈正交状态,仿佛特意“弯腰”与主线桥精准对接。
据项目技术负责人刘文竹介绍,该桥位地质条件复杂,上覆层是易变形的粉质粘土,下伏则是坚硬的强风化闪长岩,施工时既要防止表层土扰动,又要应对岩层开挖的难题,因此全桥分五联设计,其中最大跨度达34米,最小曲线半径仅135米,对施工精度有极高的要求。
浇筑现场
“为了这最后一方混凝土,我们准备了整整一个月。”刘文竹介绍,在浇筑前,项目部多次召开专题会,技术员们带着图纸在现场反复推演,从测量放样时毫米级的精度控制,到支架基础处理时打入岩层的加固桩,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浇筑当天,20余名工人凌晨五点均已到位,仔细检查钢筋绑扎是否牢固,确认绑扎间距误差不超过2厘米。
随后,混凝土罐车陆续进场,泵车长臂缓缓升起。此时地面温度已超35℃,高空作业平台上更是闷热难耐,工人师傅们戴着安全帽,汗水顺着脸颊往下淌,浸湿了蓝色工装。“酷暑是最大的考验,我们调整了作业时间,避开正午高温,还准备了藿香正气水、绿豆汤,每隔两小时轮换一次岗位。”现场安全员冉飞飞表示,还需要每15分钟监测一次梁体的沉降数据,确保在设计范围内。
据了解,关坝互通共设5条匝道,将巴陕高速与银玉路紧密相连。建成后,车辆从米仓大道可快速转入高速,地方车辆也能便捷接入主干道,实现无缝切换。同时,米仓大道作为四川省交通建设重点项目,建成后将完善四川路网布局,提升老区交通服务能力,为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