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江县:突出巴山文化  建设美丽新村

2013-06-07 22:24:22来源:四川在线巴中频道编辑:李正勇

四川在线巴中讯  近年来,南江县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新农村建设总体要求,围绕省委“科学发展、加快发展”总基调和市委“进中求快、攻坚突破”总思路,坚定不移实施多点多极支撑、统筹城乡、工业强县产业兴县、创新驱动“四大战略”,坚持新区、园区、社区“三区同建”,加快建设民富村美、文明和谐新农村。

一是以统筹规划为龙头,建文化传承的特色新村。立足“全域统筹、城乡统筹、功能统筹”,充分体现人文、历史等地方元素,深入挖掘民风民俗、文化底蕴内涵,通盘考虑农村院落现状、布局和发展需求,打破行政村区划,依托相对集中的老院落,将新建与改造并重、拓展与提升并举,合理确定新村聚居规模,突出田园特色、地域特色和人文特色,彰显前庭后院、瓜熟稻香、鸡犬相闻的田园风光和农家情趣。已编制完成《县域新村总体规划》和3个重点镇、32个一般乡镇、284个新村、700个聚居点规划,完成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发展等全域配套规划,基本形成多规配套、多规衔接、多规合一的规划体系。

二是以巴山新居为突破,建产村相融的互动新村。按照“三打破、三提高”的要求,坚持“配套产业建新居,建好新居强产业”思路,突出产村相融,全县建成黑池、将营、红光等中心村(综合体)8个、聚居点430个、巴山新居2.2万户、聚居人口4.8万人。围绕东榆工业园、跃进物流园等新型工业建设,建成观井、黄龙等工业新村8个;围绕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坚持一村一业、一村一品、一村一园、一村一景、一村一韵“五个一”的标准,建成黑池村、南鹰村、惠民村、永福村、红光村等产业新村60个;依托光雾山国家AAAA级景区、玉堂水库和乡村旅游,建成普陀村、焦家河村、槐树村、跃进村、青杠村等乡村旅游示范村30个。

三是以基础配套为重点,建功能完善的宜居新村。坚持统筹规划、适度超前,与产业布局、城镇发展、聚居点(中心村)相协调,配套完善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优化发展条件,改变区位劣势,为推进贫困地区跨越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近年来,全县新增、恢复和改善灌面10.6万亩,新增蓄引水420万立方米,解决20多万人安全饮水问题;全县257个村通水泥路,建制乡镇道路硬化率和公路通村率均实现100%;建成移动通信站400余处,实现农村、城镇电话全覆盖,83个行政村(社区)连通宽带;完成522个村标准化村级综合服务室建设,全面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四是以助农增收为核心,建产业发展的富裕新村。牢固树立“产业兴县”理念,大力推行集团化管理、规模化生产、产业化运作模式,实施产业扶贫,做大产业基地规模,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促进农民收入增长。出台优惠政策,从税收优惠、项目扶持、金融贷款、“四荒”开发等方面,鼓励土地承包经营权向龙头企业、家庭农场、专业大户有序流转,建成特色产业基地110万亩,培育各类农产品加工业企业123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3家,发展专合组织320个、家庭牧场78个、家庭林场29个、专业大户486个。

五是以机制创新为驱动,建和谐安定的幸福新村。探索建立“政府主导、农户主体、项目整合、信贷扶持、社会参与”的建设机制,汇聚新农村建设强大合力。按照“新农村建设推进到哪里,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就配套到哪里”的工作思路,今年全县48个乡镇全面启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颁发各类产权证书5500本,依靠产权抵押贷款8500多万元,带动全县规模流转土地5.3万亩。完善项目确定竞争择优、基础建设以奖代补、产业发展利益联结等机制,尤其在新农村建设上,积极探索建立了“三议三评三同步”建设机制、“三提高五不补”差异化激励补偿机制、土地协商和调换机制,保证新农村建设有效推进。(林杰)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