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上的第一书记刘飞宏 带领村民走绿色致富路

2020-12-30 17:11:28来源:四川在线编辑:高启龙

  刘晓龙 巴中频道 朱荣杰

   红岩村,位于赶场镇东北部,最高海拔2400米,平均海拔1500米有云端上的村庄之称,是南江县边远、边角、边境的“三边”村。

   在第一书记刘飞宏的带领下,村里交通得到了改善,同时,依托绿色生态环境发展核桃种植、黄羊养殖及蜂蜜养殖等产业,走出来了一条绿色致富路。

   几经转行做起了驻村第一书记

   “你看,这是我在公司时制作的《蔬果小镇》当时上了中央二台;这是我当教师时获得的优秀指导奖;这是当时请市、县领导到红岩村指导工作的照片...”

   近日,记者来到红岩村见到了刘飞宏,进过公司,当过教师的刘飞宏一边讲着一边拿出手机翻阅那一份份骄人的成绩,看着那一份份荣誉、经历和红岩村今非昔比的变化刘飞宏仍然在自己的岗位上干出了出色的成绩。

   转行不是放弃,是为了更好的奋斗。“我从成都的影视公司回来当教师是因为不愿意和妻子两地分居,当然我也做好了思想方面的准备,放弃高收入职业。”刘飞宏说道,“教师不苦是假的,我当时所在的学校是职业中学,基本上我隔三差五就会去网吧、酒吧、KTV找学生,你看我头上的白头发就是那时张起得,尽管我班有在职业高考中获得巴中市第一名的,但看着一些叫不醒喊不动的娃娃我心里很不是滋味。”

   就这样2017年刘飞宏考到了农业农村局,2019年9月组织将其派到红岩村当驻村第一书记。

   因地强业确保如期脱贫致富奔小康

   “红岩村这个地方山多路陡,从临近的赶场镇过来,我留心的数了一下要翻四座山,过三条沟,以往老百姓到就近的场镇赶场天都黑了,第二天回来天也黑了,被称为‘两头黑’”刘飞宏说。

   面对深藏在高山的贫穷村子,刘飞宏心里也是十分的忐忑,贫穷落后、交通不便,这个云端上的村庄,却没有让这位热情的第一书记退缩,他驻扎在村里,了解村情民意,跟群众接触了大概一两个月时间,理清了工作思路,制定了帮扶措施,决心要为村民们安居乐业而努力。

   修建道路打通农户销售关卡。刘飞宏上跑政策下做群众思想工作,在2019年底红岩村彻底改变了交通问题,畅通了农产品销售渠道。“我们这里以前卖个猪都要靠背还不好卖哦,现在路修好了,客户都是直接上门来买,再也不愁卖不出去或者价格低了,我们收入也要比以前翻一倍了。”赶场镇红岩村村民张玉吉高兴的说道。

   “公司+集体管理+农户”让脱贫增收牢上加牢。“红岩村这个地方只有发展和壮大产业才能让贫困群众实现长效脱贫和增收致富。”刘飞宏说道,经过深入调研,根据云光村自然条件,他协助村“两委”成立畜禽专业合作社并制定产业规划,以核桃、黄羊、蜜蜂、生猪、土鸡作为主导产业,成立村集资产管理公司,盘活村里集体资产。

   同时招引业主,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贫困群众增收。“核桃是红岩村家家户户都种植的,产量也非常高,我们今年初和良缘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卖核桃就有2万斤。我们村30户贫困户基本人均增收5000元”刘飞宏介绍道。

   “我们现在的生活改善得非常好,变化也越来越来大,以前的农产品没人买,现在好卖的很,我们老百姓相当高兴。往年我们这里都是茅草房,土胚房,现在家家户户也盖起了楼房。”村民杨六军说。

   目前,云端上的红岩村不仅实现了全部脱贫,更走上了致富增收的康庄大道。

   发展特色产业壮大“门口经济”

   通过入户调查,刘飞宏发现,当地老百姓有传统养蜂的习惯,同时当地蜂蜜资源是比较好的,红岩村蜂蜜也在当地小有名气。该村利用花草芬芳、四季蜜源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建立高端蜂蜜产业基地,奋力在最贫瘠的土地,开出“甜蜜”之花。

   “我们这个地方穷,以前蜂蜜卖不出去还不如在外面打工挣得多,现在政策好、路也修得好,我又重操旧业养殖蜂蜜。”红岩村养蜂大户岳秀杨说道,昨年养了一百多桶蜜蜂,有9-10万块钱的收入,岳秀杨也因此甩掉了“贫困户”帽子,成了养蜂大户、致富能人。

   据了解,2019年红岩村获得了四川省集体经济示范村100万元的扶持,建起了2个蜜蜂产业园,发展蜜蜂养殖500余桶,农户通过代养、就近务工等途径人均年增收2000元。

   年轻力壮、学习能力强的岳秀杨还被培养为养蜂培训师作为技术指导,免费为农户指导、培训和服务,保障农户在养蜂过程中遇到困难有依靠,遇到麻烦有帮助,提高蜜蜂养殖水平。“红岩村每家每户都在养蜂,村集体管理公司给我一千五百块钱一月,叫我去给他们做技术指导。”红岩村村民岳秀杨说道。

   面对这来之不易的成绩,刘飞宏说道“现在我们村已经整村脱贫了,下一步我们还是要继续做大做强特色产业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效,继续真抓实干,为红岩村群众增收致富贡献自己的力量,更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的基础”。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