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德华 巴中频道 谭裕骑
“我忍受疼痛26年了,一年最多只有10个晚上能睡个好觉。”国网南江电力公司48岁的孟华因公受伤,通过X透片可以看到,他上半身横竖穿叉着钢针钢棍,左右两个钢针钢棍架就像一个“钢背心”支撑着他的上身。他体内有那么多钢铁,但他克服身体的痛苦以“钢铁”般毅力工作,像一颗“钢钉”铆在安全岗位上,他执法“铁面无私”,他与钢铁有缘,同事们戏谑叫他“钢铁战士!”
我不当社会多余的人
1995年7月,10kV线路故障必须紧急抢修,孟华主动请缨,作业过程中发生意外重伤,孟华被送到了医院,他胸、腰椎神经受伤严重,全身多处骨折,“钢背心”进入了他的身体,他差点被死神拉走,虽然全力抢救捡回一条命,他被鉴定为4级伤残,却落得终身伤残。
按照单位先前的惯例,他可以不再上班而工资照领,但他休息2年后,主动去单位要求上班,同事劝他,好多人不想上班只想领钱,那个像你可以耍了钱还不少你的,你还要上班你是不是傻了?孟华却说:我喜欢我干的工作,我也不想做一个社会多余的人!
孟华绝不因身体有病而放弃那份“辛苦”的工作。2015年起,按照脱贫攻坚总体要求,全县农村电网必须改造。但因历史原因,南江县形成了“大小网并存、多家供电”格局。南江地方小水电供区供电网络单一、混乱,10千伏线路分段、分支断路器无投入,公变台区三级漏保基本未安装使用,供电质量极差,供电安全隐患非常突出,电力不能保障,加快新接供区电网规划和农网改造项目的推进工作迫在眉睫,但完成南江小水电供区接收工作是在项漫长而艰巨的工作。
当时作为安监部副主任兼安全专责的孟华,考虑他身体状况,领导要给他调换工作岗位,但他坚决不同意,“请把我当一个正常职工看待!”说完他转身走向了一线,他及时了解新接小水电供区网络结构,摸排供区内隐患。没有节假日,起早贪黑,不记得有多少个中午,几个工友一起坐在野外石头上啃馒头、吃面包、嚼方便面,很多时候随身带着的水喝完了就捧起山泉水喝。也不记得有多少时候,孟华全身疼痛,确实走不动了,很多大石头上留下他坐卧的汗绩。他与工友们克服一切困难,带领安监人员,历时3个月,深入35个乡镇,234个村社,每天300多公里路坐车一半车、走一半路,对15家小水电供区进行了实地走访和了解。晚上回来大家劝他休息,但他坚持加班加点进行隐患图片、问题归类,并逐一对每条隐患制定整治措施,期间,共发现紧急隐患12处,一般隐患120处,下达整改通知书16份,建立完善紧急隐患数据库,逐一开展风险评估,依据隐患严重程度和轻重缓急的原则,逐步消除事故隐患,有力推动新接供区电力助推项目高质量完成,进一步协助公司在南江县2018年脱贫“摘帽”中立下汗马功劳。
他是安全监督的“铁脑壳”
近几年电网建设如火如荼,安全事故风险也就“水涨船高”。在安监岗位上,孟华思考最多的是,怎样才能有效防控人身事故风险。“抓现场、盯一线,我决不漏过一个盲区,不放过一个死角,不疏忽一个细节”也成了他时常挂在嘴边的话语。他时常不定期、不定时采取定向监督、停电信息倒查作业计划、到岗到位人员现场登记等方式强化作业安全监督。只要他一到施工现场,查的最多的、问的最多的、批评最多的总是各类违章行为。在现场他决不搞“关系执法”、“人情执法”、“态度执法”,他铁面无私,动真碰硬,长此以往,“铁老壳”称号逐渐传遍全公司。
2018年4月,在一次安全督察中,巡查人员发现某施工队在农网改造施工作业过程中,现场发现漏挂一组接地线和超范围作业,违反红线禁令行为。现场立即对该施工队出具了停工整顿通知书,此事正在处理过程中,该项目负责人委托一名资龄较深的老员工,也是与孟华共事多年的挚友找到他说情求情,希望他网开一面,给点“面子”不要停工和处罚,工地也没停工,因为大家都认为孟华肯定会给个面子。但没想到孟华脸色一沉,“兄弟,我这是保他们的命呢!”这句发自内心的话,触动了同事,得到了同事和违章者的理解。最后,该施工项目负责人及现场管理人员,依旧受到“安全约谈”和相应的教育和处罚。
“用心谋事,用心干事”,这是孟华同志在工作中的真实写照。他分管的每项工作,他都觉得特别重要,都不能出现闪失。正是这种认真负责的态度,也造就了他干一行精一行的综合能力,他就像一颗“螺丝钉”,作用突出。在安全工作方面,凡是重大项目总是他牵头。比如电网应急演练策划组织,全员《安规》培训、安全制度修编、县级供电企业安全性评价、安全文化建设、省级最佳文明单位创建等等,往往都是他义不容辞,勇挑大梁。
“钢铁”般的意志铸就最美电力人
多年来,孟华的伤痛反复发作,疼痛难忍,他床上睡觉用的几个三角木架是适应“钢背心”特制的,三角木架可以不同角度压迫身体里的钢管钢针。他检查线路回来,从来不因为身体疼痛而留着让别人做资料。他要么身子斜着在椅子上用椅子扶手顶压着身体,一只手高一只手低敲着电脑键盘做资料,要么160度睡在椅子上,键盘放双腿膝盖上,双手几乎是伸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