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主题志愿服务活动3700余次 南江县探索文明实践新路子

2022-12-27 16:20:37来源:四川在线编辑:徐浩程

蔡攀 巴中频道 马小米

劝导行人不横穿马路、劝导商贩不占道经营、清理牛皮癣......12月27日,南江县城各处闪现着身穿红色马褂的志愿者的身影。

近年来,南江县以省级文明城市创建和文明村镇创建为抓手,大力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探索文明实践新路子,统筹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目前,已注册志愿者116756人、志愿组织50余支,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开展主题志愿服务活动3700余次,不断提升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

讲解红色故事 传承红色基因

“同学们,巴山游击队是1935年3月红四方面军离开川陕革命根据地时,由留下部分红军组建而成的,在南江进行了5年多艰苦的游击战争......”近日,在南江县光雾山镇铁炉坝村的巴山游击队纪念馆内,红色讲解员涂小涵为来自红军小学的30多名学生进行现场讲述。

“2016年12月,巴山游击队纪念馆被列入了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每年来这里参观学习的学生不计其数。”涂小涵表示,作为志愿者讲解员,能将那段烽火岁月讲授给学生们听,使其受到红色文化的熏陶,深感无限光荣。

“参观了这里展出的118件文物,以及讲解员姐姐的讲述,我知道了巴山游击队的故事,深受鼓舞。”红军小学学生刘珊同学说。

近年来,南江县充分利用红四门红军石刻标语、巴山游击队纪念馆、长赤苏维埃政府旧址陈列馆等76处86点红色革命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并通过6支红色讲解志愿队伍共30多名,在博物馆、烈士陵园、纪念馆等地开展志愿讲解200余场次,受益学生上万人。

多彩文化墙 绘出文明新风尚

“这面墙壁画的是‘岳母刺字’,那面墙壁绘的是丰收景象,前面墙上还绘有二十四孝图……”走进赤溪镇西厢村,一幅幅生动形象的墙体文化便映入眼帘,村里的退休老教师岳从鹏正在给来往游客详细讲解墙画内容。

“原来这些墙上一片空白,甚至还被雨水浸染得乌七八糟,自从今年5月份画了这些图画后,整个村子的文化氛围一下就浓了起来,吸引了很多游客驻足欣赏。”村民岳俊严介绍到,西厢村大部分都是岳飞后代,但时间久了,很多人都不知道了,现在一看墙上描绘的这些历史文化,不仅增强了历史文化认同感,还对改进乡风文明起了大作用。

“墙体文化不仅是乡村旅游中一道别致、靓丽的风景线,还是我们倡导文明新风尚的阵地与窗口。”西厢村党支部书记张培军说,目前,共有移风易俗、乡风文明等27面墙体文化,在文化的浸润和支撑下,进一步树立了村民们讲文明、树新风的意识,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内在动力。

据了解,南江县共有150个多村(社区),分别将孝廉文化、红色文化、农耕文化等乡风文化融入到村史馆建设、祠堂修缮和古建筑保护等工作中,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增强自我约束,自觉摒弃陈规陋习。

志愿服务助力 基层治理增效

“杨婆,我今天来检查下你屋里天然气管道,冬天烤火用的多,怕有问题。”近日,集州街道杨家河社区管家志愿服务队志愿者王东提起自己工具包十分忙碌,在82岁独居老人杨秀兰家,王东细心为其检查了天然气管道安全情况。

15年前王东学了些电器化维修手艺,还经营了一家小的维修部,十几年间与周围的住户都结下了深厚友谊。“这里都是总共有80多户独居老人,儿女常不在家,全部检查完我才放心。”王东说。

“志愿服务是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社会的重要一环,只有人人参与才能事事得以治理,社会治理才能发挥最大效能。”杨家河社区党委书记刘建林介绍到,该社区整合辖区志愿力量资源,建立了“管家志愿服务队”等队伍4支,招募志愿者近200人,建立了“N对一”帮扶机制,各志愿者和网格员、楼门长等一起,为社区里的空巢老人、残疾人、困难居民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难题,不断提升社区治理效能。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