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攀 赵志先 巴中频道 马小米
一场场接地气、冒热气的理论宣讲;一次次有温度、有深度的惠民服务;一条条增颜值、提气质的实践举措...温暖人心,传播文明,浸润着百姓幸福生活,成为了大巴山南麓最鲜亮的底色。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时代之需、使命所系、群众所盼,是守正创新做好基层宣传思想工作的战略举措。
近年来,南江县紧紧围绕新时代文明实践“14536”总要求,以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为根本遵循,积极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南江样本”。
三级动员,推动文明实践“全覆盖”。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启动以来,南江县委高度重视,坚持高位谋篇布局,迅速研究部署,先后出台《南江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实施方案》《南江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建设方案》等顶层设计文件。挂牌成立南江县志愿服务促进中心,成立南江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2020年试点、2021年有序推进、2022年全域铺开,32个乡镇(街道)、414个村(社区)组建志愿服务支(大)队,培育“民歌宣讲”“国网红星”等特色志愿服务队30余支,形成了“1+32+414+N”志愿服务体系,构建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书记带头抓、多部门齐落实的工作格局,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目前,高标准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个,建设实践所32个、实践站414个,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三级全覆盖。
多维整合,拓展文明实践“服务圈”。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近年来,南江县统筹整合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农家书屋、文化院坝等各类阵地资源,进一步拓展文明实践“服务圈”。积极探索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共建、共享、共管新模式,在省级最佳文明单位南江县检察院、国网电力南江分公司等单位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4个。扎实推进14个省级文明单位结对共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活动,通过不同行业、不同系统延伸文明实践领域。将文明实践融入童伴之家、公园、博物馆等。形成点多面广、功能完备的文明实践“服务圈”,做到“一个中心、N点辐射、全域覆盖、共享使用”。崭新的平台、鲜活的载体为文明实践活动正常开展和传播提供了丰富的渠道,带动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文明实践中来。
壮大队伍,培育文明实践“生力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主体力量是志愿者,主要活动方式是志愿服务。一直以来,南江县着力于加快志愿服务组织体系化、管理标准化、队伍专业化建设,出台《南江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管理办法(试行)》,完善招募注册登记、褒扬激励保障等各项措施62条,持续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事业健康发展。重点鼓励和发展青年志愿者协会、义工协会等一批社会志愿服务组织,通过系列举措,孵化培育“文化公益”“心语姐姐”“物业管家”“五色志愿服务”等一批独具特色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项目,以接地气、有活力、有温度的活动为群众带去便利、带去温暖。“有困难找志愿者、有能力当志愿者、有时间做志愿者”已在南江蔚然成风。截至目前,在全国志愿服务系统实名制注册志愿者114792人,占常住人口25%以上,有志愿服务时间记录的志愿者61090人,占注册志愿者总数53.21%。
文明风至,拂润南江。站在新起点,南江县正以用文明素养升华城市品质,以民生温度彰显发展高度,以实践之力奏响文明强音,为实现“生态立县、文旅强县、和美善治、同步振兴”发展,加快建设“两地三县一城”、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南江篇章,提供良好的人文环境和强大的精神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