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土地”上结硕果——农行四川平昌县支行推进个人精准扶贫侧记

2019-12-13 14:45:50来源:四川在线编辑:高启龙

    日前,走进四川省平昌县江口镇的大运村万寿红柚专业合作社种植基地,一望无垠的柚子产业园映入笔者眼帘,成片金灿灿成熟的柚子压弯了枝头。

    “如果没有农行的大力支持,或许我的创业之路早就半途而废了。”张毅一边拿出剥开的柚子递给大家品尝,一边指着硕果累累的产业园兴奋地说,“这1300亩果园今年可以收获20多万吨柚子,收入预计达80万元。”

    苦心栽种甜蜜柚

    今年53岁的张毅,是大运村万寿红柚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由于柚子做得红红火火,认识他的人给他取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大巴山柚子王”。

    尽管张毅在平昌已经算是一个小有名气的风云人物,但谈起自己创业之初的经历,也颇为曲折。

    1996年,平昌元山镇粮站解体,迫于生计的张毅决心与妻子到福建漳州开川菜馆,同时承包土地辅以种植水果。可天有不测风云,由于缺乏过硬的专业技术,水果园在一场罕见的霜冻侵袭下几乎损失殆尽,仅剩下300株柚子苗侥幸存活,心灰意冷的他将种苗带回老家交由父亲打理。张毅的第一次创业宣告失败,之后便潜心经营餐馆。

    2009年,张毅回老家过春节,父亲拿出柚子给他品尝,十分香甜可口,一问才得知是当年自己带回的种苗结出的果实。加之,平昌县委政府大力实施“回引创业工程”,张毅于是萌生了重操旧业的想法,在2010年与妻子合计,决定将这些年在外打工的积蓄拿出来在大运村流转了1300亩土地种植柚子。

    尽管是第二次种植柚子,但也并非一帆风顺。经过四年的种植,当张毅的柚子园正走上正轨的时候,2015年夏天突如其来的一场洪灾和2015年冬天的一场霜冻让自己的产业再一次蒙上了一层阴影。

    及时资金解隐忧

    “支付工人工资和新的苗木补栽都需要钱”,不想再次创业失败的张毅,毅然决然地卖掉了自己县城里的门市,但资金还是不够,“正为资金犯愁之际,平昌农行的客户经理找到了我,很快就申请到了50万元政府增信模式下免担保、免抵押的‘巴山惠农贷’,帮度过了难关。”

    平昌县位于四川省东北部,地处川陕革命老区,因地理环境和交通条件限制,发展相对滞后,全县有贫困户3.95万户12.97万人,是如今秦巴山连片扶贫开发的重点地区,也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贫困面积大、贫困程度深,脱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

    2015年全国金融扶贫现场会在平昌召开,拉开了全县金融扶贫的序幕。农行平昌县支行通过引入政府增信机制,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创新推出了“巴山惠农贷”,以“金融+”模式推动全县产业发展,有效支持返乡创业人员和建档立卡贫困户致富增收。

    从发放首笔政府增信模式下的“巴山惠农贷”以来,近年农行平昌县支行一直致力于个人金融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目前,农行在平昌县已发放该模式下的农户小额贷款和农村生产经营贷款4228万元,让一个又一个像张毅这样的回引创业者走上了发家致富之路。

    金融创新添新力

     平昌优越的地理气候,广阔的山地资源和丰沛的淡水资源,非常有利于青花椒种植,造就了青花椒成为平昌县地理标志产品之一。近年来,平昌县委政府将花椒产业作为脱贫重点产业,列入富民兴县的六大特色产业之一。目前花椒种植面积已突破26万亩,辐射到全县41个乡镇298个村4.64万贫困人口。

    农行平昌县支行立足全县经济发展现状,从支持青花椒种植入手,不仅依靠政府增信下的“巴山惠农贷”金融扶贫服务模式,还积极探索金融服务创新,通过与省农担公司合作创新推出“惠农e贷”服务模式,积极支持全县主导产业发展壮大。

    家住平昌县江口镇牌坊村的彭毓高就是农行“惠农e贷”支持下的一个缩影。曾经的牌坊村,因地理位置偏僻,又无产业,劳动力大多外出务工,村里成片的土地被撂荒。2016年,彭毓高在该村流转土地1200亩种植青花椒。

    “青花椒产业周期较长,栽种三年后才能挂果,每年至少需要40万元经营运转费用。”彭毓高道出了产业发展初期遇到的困境,“由于缺少抵押物,跑了很多银行都不愿意给我贷款,资金短缺是产业发展的最大难题。”

    就在彭毓高困顿之际,农行“惠农e贷”服务模式在平昌县铺开,40万元“花椒贷”及时到位,不仅解了资金燃眉之急,还帮他打开了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之门。“今年该村青花椒已卖了1.5万多公斤,许多外出打工的村民都回来搞种植了,日子过得越来越好。”彭玉高兴奋地说道。

    在“花椒贷”的引领下,农行平昌县支行围绕种养加运等大户持续抓好金融创新,推进“惠农e贷”特色模式,实现“一县多产业多e贷”,保证满足不同农户的信贷需求,助力全县金融扶贫,目前已经发放贷款5764万元,成为农行服务“三农”的一张新名片。(岳兵、李刚)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