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雷 巴中频道 白川东
伴随着此起彼伏的牛鸣声,门口等候已久的数十名牛经济人喧嚣声,得胜牛市繁忙的一天开始了。卖牛人、买牛人、评议员穿梭其间,查看牛的“货色”,不时指着肉牛品头论足一番。
得胜牛市已有600多年历史,为川东北第一大牛市。当地百姓户均有养殖肉牛的习惯和技术。近年来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普及,周边耕牛和肉牛养殖收益逐渐走低,牛市也逐渐走向没落。
“筑巢引凤”,牛市焕发新生机
2018年,新一轮东西部扶贫协作战略的春风吹进国家级贫困县-平昌县,由浙江省青田县对口帮扶平昌县。青田县对口帮扶组通过实地考察调研中发现,牛市虽然拥有悠久的历史,但得胜牛市设施简陋,仅是一个占地2亩的露天水泥坝,交易很不规范,当地群众交易肉牛得不到保障,利益受损情况时有发生。
经过青田县派驻工作组牵线搭桥,浙商企业久云牧业与平昌县达成合作协议,对原牛市整体迁建,新址选建在得胜镇莲花村、马灵村。牛市项目投资1.2亿元,占地面积350亩,项目按“一园、两区、三场、四产业”布局(种养循环产业肉牛养殖园、优质肉牛养殖区、商品肉牛集散交易区、良种牛繁育场、架子牛调养场、商品牛屠宰场、粮油产业、茶叶产业、花椒产业、牧草产业)。
牛市面貌焕然一新,崭新的交易区,专业的肉牛评估师,严格的出(入)市检疫流程,给牛市交易带来强有力的后勤保障。交易日确定为每月农历的一、三、七、九,牛市从原来的每年1万头交易量,现如今已经达到年均5万头,得胜牛市的名号再次传扬在川东北大地。
“借牛还牛”,群众迎来好日子
牛市要兴旺,群众支持必不可少。青田县派驻工作组转变工作思路,创造性提出“借牛还牛”双向托养模式。即由青田县匹配70万元东西部扶贫协作资金用于原始母牛购买,指定企业统一提供种牛、统一技术标准、统一防疫、统一饲料供给、统一回购,商定以5年为一个养殖周期,期间母牛由贫困户无偿养殖5年,期间母牛繁育小牛归贫困户所有,5年期满后,企业统一收回母牛。部分无劳动能力或弱劳动能力的农户,则可以实施反向托养,依托政府产业增收资金,每年可以从有1000元的补贴分成。
牛场配套设施建设,饲草种植、牛市园区务工、土地流转等多种增收致富方式,让得胜镇脱贫成效得到进一步巩固。现如今,得胜镇农户已领养母牛105头,其中25户贫困户自养牛45头,户均增收1万元;56户贫困户反向委托代养牛60头,户均增收1500余元。农户依托牛市组建的养殖类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也如雨后春笋般,散布在得胜牛市经济效益进一步提升。2018-2020年间,得胜镇群众自发组建肉牛产业配套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新增28家。牛市让得胜镇群众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收益,同时也让群众更加坚定的走“牛路子”,过“牛日子”。
“产业兴旺”,牛场发展再加码
产业发展需要持续性扶持输血与造血相结合,得胜镇当地群众观念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不少外地务工人员重回家乡重拾旧业发展肉牛养殖,已然形成一个肉牛产业集群。
2020年初青田县派驻前方工作组经过多方调查论证,决定向得胜镇增加东西部扶贫协作资金200万元,用于牛市产业发展,并克服疫情影响紧抓脱贫产业,继续扩建牛肉养殖基地3个,预计每个养殖场养殖肉牛100头,将带动得胜镇农户肉牛养殖新增存栏2000头。
目前,平昌县现代肉牛生态循环产业园项目已建成肉牛集散中心34000平方米,有机肥加工厂7000平方米,肉牛繁育基地20000平方米、养殖基地30000 平方米,存栏肉牛5000头。辐射带动全县及周边多个地区年养殖肉牛7万头,就地转化秸秆10万亩,生产有机肥3万吨,下一步还将建设年加工肉牛5万头规模的屠宰场,实现整体产业链综合产值10亿元,带动周边2万户农户人均年增收5000元以上。牛市产业的壮大,为群众致富奔康指明了道路,群众纷纷坦言:“牵着牛鼻子,过上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