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平昌:村里来了位“鸡老倌”,鼓起村民“钱袋子”

2024-04-09 09:53:56来源:川观新闻编辑:殷鹏

王晓勇 川观新闻记者 陈秋吉

“‘鸡老倌’,我家的鸡有几只看起不对样,快去跟我看一下呢。”4月8日,记者刚走进巴中市平昌县望京镇栏杆村,就听到村民扯着嗓子焦急地喊。

“鸡老倌”罗星波(右)与村民沟通养殖技术。

“鸡老倌”究竟是个什么“官”?原来,这是村民们对派驻该村的“第一书记”,来自平昌县应急管理局的罗星波的别称。

“我来这里驻村3年多了,村民们需要拿个什么主意、鸡要卖了都会来找我,所以他们就给我起了这样一个美名,这也算是对我的认可吧。”罗星波解释说。

栏杆村作为高山村,海拔相对较高,离县城也较远,村集体经济、产业发展相对薄弱。

“我来村上后,也一直在琢磨,怎么利用自然资源优势来改变区位上的劣势。”在对栏杆村的地理环境、村情民情充分了解下,一个念头在罗星波心中悄然萌生——发展生态养殖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瓦灰鸡”(瓦灰鸡,羽毛像瓦片色而得名,含丰富的微量元素和较高的氨基酸,也叫“月子鸡”)。

随后,罗星波便找来村干部、村民代表一起讨论,然而村民们却并不“买账”。“我们散养几只自己吃还行,可是要养多了,一没技术,二卖不出去怎么办?”村民苟元福当即反驳。

养殖场面。

了解到村民们的顾虑后,罗星波明白只有打消顾虑,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于是,他一边跑销路、找技术,一边与村“两委”干部一起给村民们做思想工作,并组织村民代表到广元等地参观学习。

在各方努力下,最终探索形成了“党建+村集体+协会+农户”的模式,即由村党支部提供技术和销售支持,村集体、农户自主养殖,协会统一管理,建立起产供销一整套完善的利益链接机制,让村民们放心、安心养殖。

就这样,瓦灰鸡养殖也从最初村民自家散养的几只发展到了如今上万只的规模。

“我们以帮扶为己任,始终坚持用心用情用力帮扶,力争把帮扶工作做扎实。”平昌县应急管理局主要负责人冯政荣表示,近年来,平昌县应急管理局帮助栏杆村实施地灾项目3个,捐赠棉被、大衣等救灾减灾物资若干,投入资金50余万;投入瓦灰鸡特色养殖扶持资金10万元,脆红李特色产业发展资金5万元,向相关部门协调肥料40吨;修建垃圾池3个。

目前,栏杆村瓦灰鸡养殖已成势头,发展示范养殖大户18户,全面覆盖在家农户,瓦灰鸡存栏2万余只,养殖棚110个,加工房1个,主要销往达州、南充、重庆以及平昌本地。预计年底实现销售收入200余万元,村集体经济10万元,户均销售额10万元。同时,现正着手扩面,并将辐射带动凤梁、天鹰周边两个村共同发展。

如今的栏杆村,业兴民富、村美人和,烟火人间、从容恬淡,一幅乡村振兴的和美画卷正徐徐展开。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