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士在巴中

2014-05-20 10:51:03来源:巴中日报编辑:李正勇

5月5日,“勇士竞赛”国际特种兵比武在约旦落下帷幕。当武警四川总队特战大队代表队获得亚军的喜讯传到巴中时,武警巴中支队营区一片沸腾。特别是参加总队特勤训练的特战队员们非常兴奋,有几名队员更是落下了幸福的眼泪。

笔者走进他们,才发现其中有这样几位队员,与出国参加“勇士竞赛”的精英们一起摸爬滚打、一起流血流汗,半年多共同备战的生活给了他们太多的回忆。

陪练冠军也是冠军

为备战约旦国际特种兵比武,武警四川总队从各支队抽调精英备战,每名参训队员都要“过五关斩六将”,至少要经历五次筛选,才能踏进总队的特训基地。拿参训队员自己的话说:“不掉几层皮,休想进这门”。

张道合,一个身材魁梧的山东小伙,武警巴中支队特勤应急反恐班队员。刚入伍时5发子弹就打出50环的满环成绩,从此一路走来,被武警四川总队表彰为“十大军事训练标兵”,先后三次参加特勤反恐比武。他凭着过硬的综合素质,踏进了这道门。

可刚进特训基地不久,张道合的激情很快就被严酷的现实浇灭殆尽,差点打了退堂鼓。绑着沙袋练长跑、拖着轮胎练短跑、枪管前端挂砖块练瞄准,每天早上五公里、晚上五公里,每周两次十公里越野。肌肉像注射了醋一样,酸得受不了;腿像灌了铅一样,重得迈不开。争强好胜的他想着支队官兵的期望,想着自己梦寐以求当特种兵的梦想,盯着天花板丢下了一句话:“就是死,也要死在这里;是孬种,就没人看得起你。”

看着其他支队的队员一个又一个被淘汰之时,武警巴中支队的几名队员就一个想法:留在这里,走到最后。几名队员在相互搀扶中渡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备战结束之时,辛劳的汗水凝结成特勤集训团体第一名的沉甸甸的奖牌。队员们自称:这是个陪练冠军。可他们依然令人钦佩!

幕后英雄也是英雄

王有理,非常有灵气的安徽小子,武警巴中支队特勤应急反恐班队员,一个酷爱电视剧《我是特种兵》的士官,先后几次被武警四川总队表彰为优秀士官,多次参加特勤反恐比武。

从普通一兵成长为支队的反恐精英,王有理的成长之路浸满了艰辛磨砺的血汗。每一次进行400米障碍训练,他总会回想自己曾经艰难的一幕。刚入伍时,他最怕障碍训练,高墙翻不过去、深坑爬不上来、过独木桥心惊胆颤。为了突破障碍,他总要比其他战友多练几百遍,膝盖一次又一次撞在高墙上,肿得几乎走不了路;为了能爬上深坑,已经记不清在深坑里多呆了多少次,不断用《我是特种兵》的电影情节激励自己。苦尽甘来,换得了支队“跨越障碍王”的美誉。攀登技能是武警特战队员必备技能。攀登训练最重要的环节是抓绳、盘绳。为反复练习手臂抓绳、双腿盘绳的技术,他常常悬在空中摸索着手脚抓、绕、缠、登的动作要领,往往会把手脚缠得青一块、紫一块,皮下的污血淤了散、散了又淤,换来的是三层楼高的墙用时12秒3攀登到顶的成绩。

作为特战队员,只有打仗和准备打仗的两种状态。准备应急处置暴恐事件需要大量的幕后工作,没有事发生,就永远不可能登台表演。幕后备得实,才能保证前台打得赢。王有理永远记得部队首长的一句话:“只有幕后是英雄,台前才能成英雄。”他把“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作为培育幕后英雄的营养基,不断替换着枝叶。

狙击手才是处突尖刀

李博,武警巴中支队特勤应急反恐班队员,一个性格刚烈、敢打敢拼、酷爱枪械、胳膊比他人胳膊粗一圈的优秀士官。

参加总队狙击手集训,李博兜里始终装着一只打火机,不是用来点烟,而是用来练食指灵活性与虎口协调性的。他用打火机反复体会预压扳机的动作要领;练习据枪瞄准时,别人的枪管前挂水壶,而他挂的是两块砖头;为了练腕力,他手里常常有一个握力器;为了练小臂和大臂力量,他常在擀面杖中间系一根绳子,绳子两端各绑一块砖,两手握擀面杖,把砖卷上来,然后反方向慢慢放下去,反复练习。日久天长,打火机开关扭曲变了形,握力器被硬生生握坏了十个,擀面杖中间系的绳子被磨断了不知多少根,而他手掌的虎口也长出了厚茧,真正练就了狙击手的专业手掌。

狙击手除了练体能、耐力等基础科目外,更重要的是举枪击发定点定位。这是困扰特战队员的一大难题。为解决这个问题,李博从市场上买了一支小孩玩的激光灯,常常站在一间空屋内,先闭眼,成握枪姿势举灯并按灯,然后睁眼,看激光射点与睁眼平视的第一点在不在一个点上,以此不断地检查指向,修正瞄准点。每天如此循环往复练习两小时。半年下来,他只要一抬手就能定位,能做到眼中所见即为手指所向,真正做到了指哪打哪,不断地向“人枪合一”的境界靠近。不懈地努力,让他喜欢上火药起爆瞬间产生强大后坐力的这种感觉,完成了狙击11个科目的训练任务,并一举夺得了武警四川总队狙击手集训比武的个人全能第一名,真正成为处突反恐的一把“尖刀”。(朱进志)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