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蜀平:奋进五年 四川答卷

http://www.scol.com.cn  (2017-05-24 10:39:28)  来源:四川日报  
编辑:高启龙  

 五、我们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念兹在兹、唯此为大,以“绣花”功夫、啃“硬骨头”精神,打赢了一场场硬仗。

  大凉山深处的阿土列尔村,一架钢梯取代了破旧的藤梯,庄稼地里新种上了经济价值更高的油橄榄和三七……这个令习近平总书记和全国人民揪心的“悬崖村”,正快速求变。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中央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小康路上,不落下一个地区一个民族、不落下一户一人,是四川省委的行动宣言。在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的情况下,是放大困难、畏难怯战,还是迎难而上、全力攻坚?

  头等大事,凸显分量之重,足见站位之高。

  为了这头等大事,我们集中优势兵力,用尽浑身解数,使出洪荒之力。聚焦“六个精准”“五个一批”,打出一套“3+ 10+N”政策组合拳,义无反顾往前冲,不获全胜不收兵。

  为了这头等大事,我们不但扶其贫、解其困,更要塑其魂、断穷根。打牢“两不愁、三保障”的基础,四川创造性提出“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的新标准。“四个好”体现物质与精神的结合,扶贫扶志扶智的结合,触及贫困产生的深层次原因,激活精神文化这个重要因子,极大调动了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内生动力。

  农村贫困人口从2012年底的750万减少到2016年底的272万——数字背后,是满满的、暖暖的民生情怀。

  六、我们把全面创新改革作为“一号工程”,聚焦聚力、定向发力,为加速培育发展新动能装上重要引擎。

  在成都至兰州铁路施工段上,长达28.4公里的平安隧道是只“拦路虎”。地处地震带、地质条件如同“豆腐渣”……面对困难,施工方主动与西南交大合作,研发施工技术,创新施工方法,以比计划时间提前19个月的骄人成绩,在“烂豆腐”上打通了西南第一长隧。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站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风口”,谁抓住了创新,谁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

  当四川被确定为国家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省委敏锐认识到,这正是四川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推动发展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的重大历史机遇。紧抓机遇,全面创新改革被确定为引领“十三五”发展的“一号工程”。

  一时间,从校园到车间,从制造业到服务业,从投融资到对外开放……“一号工程”敲响密集的前进鼓点,汇聚起推动转型升级、持续发展的强大动能。

  “一号工程”的实施,既立足全面,又突破重点;既兼顾全域,又突出特色。最大亮点,是做好军民深度融合发展这篇大文章,形成军民资源有机互动、有效转化的新格局。在全国率先成立省级军民融合推进工作领导和办事机构、设立全国唯一一只军民融合成果转化基金……时间不长,四川已创下多项“全国第一”。随着“军转民”“民参军”双向通道融合贯通,两种资源优势互补,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星星之火必将越烧越旺。

  “一号工程”的实施,将创新与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既同步推进,又相互促进;既合二为一,又分兵突击。创新,离不开改革;改革,本质上就是创新。当“一号工程”风潮涌动,全面深化改革亦有力呼应,瞄准供给侧、结构性,抓住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环节,一大批改革方案精准落地,在破障布新中激发全社会的动力活力。

  由此,在复杂严峻的形势下,四川保持了稳中向好、稳中有进的喜人态势。

  七、我们把扩大开放作为必由之路,坚持对内靠改革,对外靠开放,在主动融入“一带一路”中变内陆盆地为开放高地。

  一周前,成都天府国际机场航站楼开工建设。如神鸟般驮日飞翔的航站楼,造型取意古蜀人早期部落图腾——太阳神鸟,寓意着古蜀先民向往太阳、崇尚光明的飞天梦想,寓意着当今川人张开双臂拥抱世界的开放情怀。

  开放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富民兴川的必由之路。“人类的历史就是在开放中发展的。一个民族只有处于开放交流之中,经常与外界保持经济文化的吐纳关系,才能得到发展,这是历史的规律。”对四川而言,我们当前所面临的问题,不是要不要开放,而是如何尽快提高对外开放质量、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四川要走在西部全面开发开放的前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不沿边不靠海的四川,主动走出去、请进来,营造亲商利商环境,搭建合作互动平台,不断深化拓展对外开放的深度与广度。稳步扩大的“朋友圈”,南来北往的投资客,源源不断的资金流,助力内陆四川成为中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生力军。

  四川的开放之路,在对接国家战略中拓展新空间。作为连接西南西北、沟通中亚南亚东南亚的重要交通走廊,内陆开放的前沿阵地和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依托,四川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加快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从青白江出发的中欧班列,从泸州港“下海”的集装货轮,成为四川融入“一带一路”的生动注脚。

  四川的开放之路,在承接国家使命中探索新领域。今年3月,备受瞩目的《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发布,“四区一高地”的战略定位,赋予四川更多的先行先试权利和对外开放便利。有媒体感叹:这将标注四川对外开放的新高度。

  西去古道的悠扬驼铃,南方丝路的马蹄声声,沉淀了古蜀先民与外界连通、与世界沟通的梦想与实践。今天,秉承开放合作的传统,四川融入全球的步伐正不断提速。

  八、我们把生态优良作为长远追求,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以绿色发展打造记得住乡愁的大美四川。

  前不久从攀钢传来消息,投资4亿元开发的高炉渣提钛技术有望在今年投入生产。该技术可从钢铁生产的废渣中提取二氧化钛,“既减少工业废弃物排放,又能增加二氧化钛这一产品收益,一举两得。”

  围绕4亿元的开发投入,可以看到这样几个账本:企业技术投入账与新品产出账,污染治理账与环保预期收益账,这些账本最后汇集于一个绿色生态的大账。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作为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四川肩负着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大使命。从四川实际来看,发展与生态如同一根扁担的两头,一头挑着金山银山,一头担着绿水青山,如何保持扁担的平衡,怎样均衡用力避免“扁担变成剃头挑子”,无疑是极大考验。

  为求解“绿水青山=金山银山”,五年来,从理念到行动,四川不断完善工作思路、创新工作举措。坚持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构建科学合理的发展空间格局;坚持开展绿化全川行动,增强自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坚持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不断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坚持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让经济增长与碧水蓝天相伴相随;坚持完善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推动绿色发展理念在各地生根。以“五个坚持”为主线,“绿色行动”分外有力。

  为实现发展与生态“鱼与熊掌兼得”,五年来,从治标到治本,我们全力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有机统一、同步提升。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倡导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一个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四川在“对立”中寻求“统一”之法,在“两难”中探寻“双赢”之道。

首页上一页1234下一页尾页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