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市4年内将建成183个村史馆

2018-08-07 18:00:35来源:巴中日报编辑:高启龙

    巴中乡村发展日新月异,如何传承文化留住乡愁,留住乡镇发展的“根”与“魂”,助力乡村振兴?8月6日,市政府四届第75次常务会原则通过由市文广新局牵头起草的《关于村史馆(农耕文化博物馆)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意见》明确提出,我市将在2022年建成183个村史馆。

  现状:已建成14个特色 挖掘不够深入

    据市文广新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已规划启动巴州区曾口镇秧田沟村、恩阳区青木镇黄桷村、通江县民胜镇鹦鸽嘴村、南江县南江镇金碑村、平昌县白衣镇长岭村等100余个乡(镇)村史馆建设工作。截至目前,已建成恩阳区观音井镇万寿村、南江南江镇金碑村等14个村史馆,在建22个,规划建设147个。

   “村史馆的建设,不仅需要基本硬件建设,还包括史料征集、陈列布展、运行维护等,各方面都需要资金保障。目前,省、市、县均无专项资金支持。”市文广新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资金筹措方面还面临一些困难。

    目前,我市村史馆陈列展览内容多以农耕文化为主,展品以农耕器具居多,内容不够丰富,品种较为单一,对有关村落发展史、奋斗史、荣誉史、民俗文化史方面缺乏深度挖掘和有效展现。

    除此之外,村史馆建设还存在史料实物收集难度大、后期管理还需跟进等问题。

  规划:不搞"一刀切" 到2022年建成183个村史馆

    村史馆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覆盖全市三县三区。《意见》指出,到2022年,在现已建成的14个村史馆的基础上,新规划建设169个,共建成183个。

    在馆舍选址上,《意见》指出,村史馆着重选择在基础条件较好、文化气息浓郁和以旅游产业为主的传统村落选址建设,与本地脱贫攻坚规划、文化旅游发展规划、城乡建设规划相衔接。其中,规划建设村史馆,不强调新建馆舍,鼓励充分利用现有文化阵地、历史建筑、村民旧居、闲置公共用房等,不搞“一刀切”,不增加基层和群众负担。根据地理、资源、人口等状况,倡导多村联合建设。

    《意见》指出,在展陈展示上,馆舍应设置专用展厅(室)、教育活动室等,面积一般不少于50平方米。馆舍展陈应以村史沿革、民俗风情、发展成就等为基本内容。展陈方式以实物展陈、图文资料、视频影像为主,有条件的可运用声、光、电、还原现场等现代展示手段,全方位呈现村落变迁、乡土文化、民俗风情。

  保障:成立领导小组 各区县将村史馆建设纳入预算

    针对村史馆建设及实施主体,《意见》明确,要形成“政府推动、部门指导、群众支持、社会参与”的共建共享机制。具体而言,市政府成立由分管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全市村史馆建设管理。各区县政府是村史馆建设的责任主体和实施主体,加强统筹规划、建设实施、管理运行等工作,并落实好村史馆日常管理,鼓励本村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等人员积极参与管护。

    资金保障是村史馆建设的重中之重。《意见》指出,村史馆建设资金主要有3个来源,一是各区县将把村史馆建设运行经费按一定比例纳入年度财政预算;二是整合公共文化服务设施配套、“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传统村落及文物保护等专项资金;三是积极引导社会力量通过捐赠、捐建和村民自筹等方式参与村史馆建设、运行。本报记者 李云良 罗曼祯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