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城管这一年:精细管理让城市更有序、更安全、更干净

2020-12-30 09:13:29来源:四川在线编辑:高启龙

    冉家敏 袁壮坪 吴晓东 巴中频道 马小米

    2020年巴中市“两会”期间,巴中市委书记罗增斌安排建立市城市管理联席会议制度。9月22日,巴中市城市管理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召开,市长、城市管理联席会议召集人何平要求“制定三年行动方案,聚焦“五不”问题,创新管理方法,形成工作合力”。

    今年以来,巴中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紧密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以智慧城管平台建设为抓手,创新非机动车治理、特色摊区管理,推进联合冲街制度化常态化,努力让城市更有序、更安全、更干净。

    智慧平台下足“绣花”功夫

    为落实巴中市委、市政府加快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要部署,今年4月30日,巴中市城管执法局与重庆市江北区城市管理局签订首个《智慧城市管理友好共建合作框架协议》。

    协议明确,重庆江北区城市管理局对巴中市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建设提供技术指导与帮助,共享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业务软件系统,建立由双方主要领导参与的联谊制度,健全结对帮扶机制,互派人员交流学习、互设培训实习基地,开展专业领域课题研究和科技成果推广,促进互相学习、共谋发展。

    “江北机关小区楼顶正在进行违法搭建,请及时处置。” 2020年11月18日,巴州区执法分局江北大队执法人员汪耘贝手机上收到了一条微信消息提醒。这是市智慧城管平台视频监控智能分析系统识别到的楼顶违法搭建行为,经平台受理派遣员核实后,第一时间推送至执法人员手机端“微处置平台”。

    在平台大厅,坐席员利用餐厨剩余物管理系统实时监管城区2884台“油水渣”分离设备运行状态。当屏幕上的红点不停闪烁,说明“油水渣”分离设备即将满溢,需要立即清运。通过这个系统,每台分离设备处理了多少垃圾、产生了多少油脂都有实时记录,有效杜绝泔水油流向餐桌或随意倾倒污染环境。

    为了进一步提升平台功能,2020年10月,巴中市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完成项目建设公开招标。新平台采取“1122”架构模式:一个中心(智慧城管大脑中心)、一套体系(综合运行管理体系)、两大支撑(基础应用系统支撑、要素业务拓展支撑)、两项辅助(公众参与互动辅助、数据决策分析辅助),坚持从群众需求和城市治理突出问题出发,全方位整合城市运行管理力量,全链条贯通城市运行管理体系,全覆盖智能监管应用场景,全要素建立协同高效监管模式,分期推进环境卫生、扬尘治理、渣土管理、违法建设、餐饮油烟、共享单车、垃圾分类等城市管理专项业务系统建设,实现“小城细管、小城智管、小城众管”,让生活在巴中的人民群众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联合冲街守护岁月“净”好

    “截至12月27日,巴中优良天数率达96.7%,我们联合冲街、治理扬尘油烟等系列工作有了明显成效”城管执法人员杨斌说。

    据了解,2020年春节前,巴中市城管执法局牵头组织了市消防救援支队、市政园林管理处、巴州区环卫局等单位联合冲洗城区主次街道。目前,已经开展8轮,累计出动人员200余人,作业车辆20余辆,作业时长400余小时。还专题研究,优化工作组织、后勤保障,推进联合冲街常态化,各部门干劲十足。

    联合冲街分为江北、江南两个冲洗组,定人、定车、定时、定标准,确保清洗工作有序开展。

    12月28日晚上10时,巴城气温接近零度。冲洗现场人头攒动、一片忙碌。随着一声令下,消防、园林绿化、环卫等车辆,带着各自的使命向各个街面驶去,一时间红色、橙色、蓝色、藏青色的制服在街角的背景下形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冲洗队员对城区主次干道及重点区域实施全面冲洗除垢、降尘保洁、洒水清扫、消毒杀菌。冰冷的水雾打湿了冲洗队员们的衣服、鞋子,他们也毫不在意,仍旧拿着水枪继续冲洗。在冲洗过程中遇到人行道上停放的许多共享电动车,冲洗队员们挪走后才能冲洗,一些女队员面对几十斤重的非机动车毫不退缩,手脚经常被磕出淤青,却没有一人叫苦叫累,斗志丝毫不减。

    疏堵结合非机动车由乱而治

    非机动车在方便市民出行的同时,无序停放也影响城市环境和生活品质,有人称“一车乱巴城”。

    据了解,目前主城区有上牌登记的电瓶车、摩托车1.92万辆,未上牌登记1.22万辆,共享单车1.15万辆,流动入城的每天约0.2万辆,城区内每天共有非机动车辆约4.5万辆。

    为解决非机动车辆停放乱象,满足合理需求,巴中市城管执法局坚持“合理规划、应划尽划”的原则,新增设非机动车辆停放点397个、停车限制线1万余米,新增停车泊位18000个,车位匹配率从50%提升至90%。

    还采用“首次违章车辆微信点赞免处罚”等人性化执法方式,印发《文明骑行倡议书》4.3万份,引导市民文明、规范骑行,现场规范7800车次、劝导5500车次、拖移处罚3000车次。

    同时,加大对共享单车公司的管理力度,督促清理破损单车3500辆、缩减投放量3000辆。

    今年11月,这项工作有了新的安排,城管执法部门联合交警部门开展非机动车戴头盔、走辅道和共享单车禁止载人专项整治,不断提高非机动车管理的效能。

    特色摊区稳就业保民生

    面对新冠肺炎带来的就业压力,巴中市城管执法局组织区、县城管(综合)执法部门分区设置一批摊区摊位,鼓励经营者临时出店经营,允许流动摊贩在指定区域经营,今年5月以来,全市设置特色摊区17个,灵活就业9500多人。

    蓝湾国际广场曾是巴中占道经营乱象的集中整治区,高峰时这里占道经营的烧烤、夜啤酒摊点达到数百个,交通堵塞、食客深夜喧哗、油烟扰民等问题屡被居民投诉。

    “我们到蓝湾国际广场、广福街等地实地调查、研究论证,综合考虑空间、交通、环境等因素,设置了小百货集中区2个,夜市摊区14个,刨冰摊区3个,通过实行分区治理,优先考虑零就业家庭,减轻疫情对他们带来的冲击。”巴中市城管执法局巴州区分局副局长吴波介绍。

    每晚6时许,在巴州区回风街道广福下街,烧烤摊主林波摆好了烤架,支好了桌椅,忙着招呼客人。“现在沿街摆摊规定了时间、地点,越来越规范”他感触最深。去年,他还积极响应号召,安装了油烟净化器,政府后来给予了5000元补贴。“现在环境比以前好了,安装油烟净化器对我们自己的身体也有好处。”林波说。

    “露天小吃有三难,噪音、油烟和场地。”有着10多年城管工作经历的执法人员黄蕊华说,夜市摊点一直面临着环境污染和就业压力的双重矛盾,小餐饮的从业人员基本属于低收入群体,夜市也很受市民欢迎,一味禁止并不能解决问题。为此,巴中变“堵”为“疏”,出台经营规范措施,率先在回风广福下街试点夜市摊点“十统一”,对经营时间地点、使用油烟净化设备、帐篷桌椅、餐橱柜台、设置环卫设施、消防器具和从业人员健康证等实行统一管理。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