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全面消除“空壳村” 壮大集体经济助力乡村振兴

2021-08-05 15:44:24来源:川观新闻编辑:徐浩程

川观新闻记者 钟帆

8月3日上午9点,通过提前预约,老客户常先生将车送到4S店做日常维修保养。这是一家开在农村乡道边的4S店,由平昌县元山镇通木村村委会通过土地、基础设施入股的方式与回村企业联合开办。2020年,4S店给村集体增收2.2万元。

通木村的4S店

众所周知,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在脱贫攻坚以前,巴中一度时期农村集体经济比较薄弱,“空壳村”占比超过20%。

近年来,抢抓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和中央、省委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契机,通过深入推进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集体经济“百村示范”行动,巴中全面已消除“空壳村”。统计显示,目前全市村集体经济收入累计超100万元的村有8个、超10万元的村有116个。

发展乡村旅游

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下午1点,西厢村的龙腾峡漂流刚刚开漂,就来了一群年轻游客。挨个穿上救身衣,在教练的引导下,2-3人一组登上皮划艇。全长4公里的漂流河道,时而激流勇进,时而平缓曲折,与清凉的浪花共舞,瞬间赶走夏日的炎热。

西厢村位于巴中市南江县赤溪镇,曾是全镇条件最差的村庄。2018年夏天,开业迎客的龙腾峡漂流打开了乡村旅游发展的大门。游客源源不断涌入,不止村民尝到了“旅游饭”的甜头,村委会也开始谋划发展乡村旅游。

2019年,村委会用党员示范工程专项资金修建半山星空小木屋,引入资本兴建游乐场,举办乡村萤火虫嘉年华,西厢村渐渐踏上了“网红之路”……在乡村旅游的带动下,村集体经济飞速发展,“我们专门成立了村集体资产管理公司,把这些项目都承包出去,2020年全村旅游收入1900多万元,村集体收入28.4万元。”据西厢村党支部书记张培军介绍,2018年到现在,村集体收入累计102万元。

炎炎夏日,平昌县的驷马水乡旅游景区也是游客们偏爱的去处。地处景区周边的革新村,借力全域旅游东风,按照“支部+专合+农户”的模式创办山里水乡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投资打造集餐饮、娱乐、休闲为一体的“好吃广场”,建设配套停车场。通过收取摊位管理费和停车费增加集体经济收入,旅游旺季单日收入超1000元。

乡村旅游持续火爆。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通过挖掘地方红色遗迹、绿水青山、地域民俗等,巴中因村制宜发展生态观光、采摘体验、康养度假等新业态,打造“梧桐听雨”“桃花山庄”“乡瓣童年”等“巴山民宿”28家。

西厢村半山星空民宿

培育主导产业

变“有源无水”为“源头活水”

“最近天气太热了,要过一段时间才能捞鱼。”走进巴州区鼎山镇清泉村,一片片宽阔的水面波光粼粼,鱼儿在水下畅游。这里是该村的水产养殖基地,总面积达1200余亩,其中200多亩为村两委领办专合社发展的集体经济。

清泉村的千亩鱼塘

清泉村与南充仪陇县接壤,距离巴中主城区73公里,曾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为改变现状,2017年,我们村两委经过考察,决定利用‘三山夹两沟’的地势条件和丰富的水资源,合理开发‘荒滩河’,发展生态水产养殖。”据清泉村党总支书记陈仕勇介绍。

在党员干部和养殖大户的示范带动下,村民们都参与到水产养殖发展中,“荒滩河”变成了“金银河”。2021年,清泉村集体经济收入预计达到30万元。

现下,正值大宗茶采摘季。7月28日,火辣辣的太阳底下,平昌县邱家镇嘶峰村村民穿梭于村里合作社的茶园里,采收着嫩度刚好的茶叶。

嘶峰村茶园大宗茶采收

“我们合作社种了1167亩茶叶,村民以茶园入股,村集体集中生产、管理、销售。去年净利润达到了86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8.6万元。”嘶峰村党支部书记习江武说,自从村里规模种植茶叶,集体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包括2条茶叶生产线出租,还有茶叶鲜叶交易市场的手续费,以及养猪场的租金,我们村2020年集体经济收入在22万元左右。”

变“有源无水”为“源头活水”。在巴中,将政府项目投入、产业发展资金投入形成资产及村集体自身无法有效利用的资产资源作价入股,注入致富带头人或返乡农民工(企业家)领办创办的经济实体,每年按股份确定一定比例进行分红。

活用闲置资源

变“沉睡资产”为“发展资本”

“最近天气热,是我们这边的旅游淡季,但周末来吃饭的人还是比较多。”8月4日上午,恩阳区下八庙镇万寿村竹境民居的老板潘丽华带着员工去镇上采买农家乐的食材。潘丽华并非万寿村人,4年多前来到这里,租下两套闲置民房,经营民宿、农家乐至今。

“包括竹境民居在内,村里总共出租了3套闲置民房。”据万寿村党总支书记肖梅介绍,通过租赁农村闲置房屋,2020年万寿村实现集体经济收入8万元。不仅如此,万寿村还充分盘活堰塘(水库)等资源性资产,抓好村部闲置非经营性固定资产的经营,“这一块上,我们2020年也增收了5万元。”数据显示,整个2020年,通过多种增收渠道,万寿村共实现集体经济收入37.24万元。

除了闲置民房外,农村普遍存在较多撂荒土地。如何盘活这些闲置土地?一些村庄的做法可圈可点。

7月底,通江县三溪镇桅杆坪村将最后一批干花椒卖给了来自成都的一位收购商。2018年,该村成立了再跃种植专业合作社,因地制宜发展青花椒产业。截至目前,全村青花椒种植面积1100余亩,其中500余亩属于村集体。

据桅杆坪村党总支书记蒲建军介绍,村集体的500多亩青花椒地中,有200多亩由村中的闲置土地构成。“去年初挂果,收成只有1000多斤,给村集体增收了2.6万元。今年可以,村集体这片收了3万多斤干花椒,卖了80多万元,预计实现集体经济收入40万元左右。”蒲建军说,村集体有了钱,也准备将红利分给全体村民,“我们打算拿出20万元给大家分红。”

变“沉睡资产”为“发展资本”。巴中以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为契机,对山林、田地等逐一确权颁证,严格“三资”管理,招引秦风茶韵、秦岭药业等企业,发展茶叶、核桃、道地药材、生态养殖“四大特色农业”110余万亩。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