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新气象丨大巴山深处,一个个平安手环呵护留守女童

2025-02-20 15:38:37来源:川观新闻编辑:殷鹏

川观新闻记者 陈秋吉 巴中观察 施皓文 马小米

“叮铃铃!”

2月19日中午12点过,伴随着一阵清脆的下课铃声,南江县云顶镇九年义务教育学校的操场变得热闹起来,各个年级的学生从教室走出,在操场上跳绳、跑步。

“全校共有254名学生,其中75%以上都是留守儿童。”该校校长陈靖告诉记者,地处山区,当地百姓多以务农为主,大部分学生的家长都选择了外出打工。“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安全等成长过程,成了学校的重点工作之一。”

谭月(化名)正使用平安手环与父母电话沟通。

绕操场行走,只见一位扎着马尾的女同学站在草坪外,眼含笑意,对着一块粉色的手表自言自语,时而兴奋地跳跃几下。

记者走上前去,听清楚了她的对话——

“妈妈,上学期期末我数学考得很好,昨天开学仪式上,校长还为我颁发了奖状!”

“真棒!等妈妈暑假空了从西藏回来看你,你要认真听话,好好学习哈!”

……

女孩手中拿着的,是一块电话手表。

待通话结束,记者接过这块手表,观察发现手表右侧装有一个摄像头,摄像头下方是开关机按键。打开手表屏幕,仅有通话、短信两个功能,且在手表背后,刻有“南江县未成年人平安手环”几个字。

在平安手环的右侧,设置了一个摄像头,以及开关机按键,连续长按5次,可实现一键报警。

“这是一个平安手环,具有通话、定位、一键报警等功能。”平安手环项目发起人、南江县云顶镇花果托管所负责人张蓉介绍,自己以前是一名乡村学校代课教师,身边的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缺少父母陪伴与沟通,大多性格自卑、缺少安全感。尤其是青春期的女孩子,性格更为敏感。于是她联系了县妇联,共同争取资金,发起了该项目。“目前针对全县6至14岁的留守女童免费发放,由宜宾市帮扶工作队提供资金支撑。”

区别于市面上现有的电话手表,该手环摒弃了上网、游戏等功能,且需监护人提前填写身份信息,在其陪同下方可免费领取。“手环每月有330分钟的免费通话时长,于2024年6月开始发放第一批。”张蓉告诉记者,全县共有4932名留守女童,目前已发放2000余个,其余手环也已完成购置,预计在3月底全覆盖。

“以前只有每周五、周六可以用手机和爸爸妈妈通话,现在有了手环,随时都可以和他们打电话联系,遇到烦恼也可以倾诉了。”该校5年级学生谭月告诉记者,手环不具备上网功能,父母也不会担心自己沉迷网络。

平安手环包含亲情通话、一键报警等功能。

“手环只能接打预留的号码。”南江县妇联副主席郑静介绍,每名留守女童都配备了5名关联信息人员,分别为:法定监护人、临时监护人、教师、网格员,以及片区民(辅)警,预防在危险时刻,能够及时掌握信息,保障安全。

学校七年级学生李欣的妈妈毛红梅对此也深有感触。“孩子和我们的沟通变多了,有什么新鲜事都第一时间和我们分享。”毛红梅说,手机上还能查看孩子的行动轨迹,自己常年在外打工,有了这个功能,也更放心孩子的安全。

在学校教师陈果眼中,自己班上的学生黄婷婷这半年变得开朗起来。“她的父亲去世早,母亲是名残疾人,导致她从小缺乏安全感,也比较自卑,不怎么与老师同学沟通。”陈果说,2024年秋季学期,学校为这些留守女童免费发放平安手环后,黄婷婷开始主动打电话和外婆交流自己的烦恼困惑。“她和外婆的关系很好,每次她们电话沟通后,外婆都会及时把情况反馈给老师,方便我们掌握她的心理状况,及时正向引导。同时,手环具有一键报警的功能,也让她更有安全感。”

课间休息,谭月(最右,化名)向同学展示平安手环的相关功能。

如何实现一键报警?记者了解到,在遇到危险情况时,只需长按右侧开关键5下,便会拨打紧急联系人电话,同时右侧的摄像头会记录下当时的画面场景,数据也将接入由南江县检察院负责的智慧管理系统。“我们安排专人24小时值守,根据报警学生的定位、行动轨迹等,联系距离最近的社区网格员、民警等及时到位救援。”南江县检察院未成年人检察部主任蒋莉介绍。

今年2月,该项目被写入了巴中市政府工作报告,并入选巴中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领衔督办的五件民生实事之一,计划为全市8570名6至14岁留守女童配发平安手环。

“接下来,我们将持续推进并争取资金支持,让留守男童也能用上平安手环。”张蓉笑着说。

如今,爱与希望在大巴山里交织,托起留守儿童的成长安全,奔赴山海。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学生、家长均为化名)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