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天雨 粟晨 川观新闻记者 陈秋吉
“今年小麦收成好!机器一开,收割脱粒一气呵成,四五十亩地一天就收完了!”5月18日,在平昌县土兴镇风凉社区的麦田里,农机手王东成抹了把汗,继续驾驶着收割机。
机械设备收割小麦
在他身后,金黄的麦浪随风起伏,“铁牛”来回穿梭,一簇簇麦穗被卷入收割机仓,收割、脱粒、除杂一气呵成,金色麦粒倾泻入仓。
“机器可比人能扛活儿!过去十多个人好几天都收不完的坡地,现在一台‘铁牛’一两天就能收干净!”风凉社区农户李大爷蹲在田坎上,捡起一穗掉落的麦粒搓了搓,咧着嘴笑道:“趁着晴天抢收完,暴雨来了也不愁!”
利落的夏收场面,得益于土兴镇今年推开的“村企联营”新招数。通过统筹流转集体土地资源,引导企业规模化运营,构建起“党建+企业+种植大户”的协同机制,形成耕、播、收全流程机械化协同生产体系。“预计全镇6000多亩小麦预计产量可达350万斤。”土兴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何天银介绍。
机械设备收割小麦场面
不远处,运粮车在田间来回跑趟。眨眼间,刚收割完的麦粒在两千平方米的晒场上铺开,村民们手持竹耙,弓着腰来回翻动,确保每一粒麦子都能均匀晾晒。“晒干的麦子会存入恒温仓,湿度实时监控,保证品质。”巴中环亚农业公司负责人王凌云说,同时小麦秸秆也将加工成青储饲料喂牛,综合效益能够提升30%左右。
近年来,平昌县以“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为核心,全面落实粮食安全责任,通过机械化推广和集约化经营,推动粮食产能稳步提升。
农户晾晒麦粒
“今年全县小麦种植面积14.6万亩,综合机械化率达85%,预计总产量超4.2万吨。”平昌县农机技术推广站站长王大才介绍,目前,200余台联合收割机和30余名技术骨干已投入夏收一线,已完成82%的收割任务,预计5月20日前可实现颗粒归仓。
(图片由平昌县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