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频道 白川东 任星旗
“太开心了,这是我人生中的第一笔工资。”近日,巴中市巴州区鼎山镇23岁的残疾小伙袁智将首批44串串珠工艺品正式交付给巴州区“巾帼工坊”,实现了梦寐以求的“工作梦”。这不仅是一份收入,更是他挣脱命运枷锁的见证。
2岁时因脑瘫失去行动能力的袁智,双手仅能勉强握物,却始终渴望“用双手养活自己”。今年5月,巴中市巴州区妇联在“我为群众办件事”困难群众诉求征集活动中收到了袁智的诉求,迅速组建帮扶团队,联合巾帼工坊量身定制“居家串珠”就业方案。
“失败二十次,就试二十一次!”当工坊负责人张婷带着串珠材料上门教学,看着袁智用颤抖的指尖艰难穿线时,这份坚持让在场者动容。工坊老师曾海燕回忆,为攻克手部痉挛难题,帮扶老师还给他编出串珠口诀,助他效率大幅提升。
袁智的成功并非个例。自2022年东西部协作引入义乌来料加工模式以来,巴州区妇联以“巾帼工坊”为平台,通过“企业订单+居家接单”灵活就业机制,已带动1700余名妇女和30余名残疾人增收,其中,像袁智这样的重度残疾就业者达12名。
“串珠、中国结等项目门槛低、可居家,适合行动不便的群体。”据巴州区妇联主席魏倩介绍,工坊还开通了“物流上门收送货”服务,让残疾人在家也能稳定接单。
夕阳的余晖洒下,一串串晶莹的珠饰在阳光下折射出璀璨光芒,这光芒,不仅照亮了他手中的作品,更映照出无数残疾人对美好生活的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