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纪”事③|巴中巴州:村民来入股,闲置资产“活”了

2025-07-15 10:06:28来源:川观新闻编辑:殷鹏

巴中观察 马帼才 施皓文

“看!这西瓜长得真快,梨子也结得多。”7月14日清晨,巴州区玉堂街道办事处苏山村的桃李园内,传来阵阵感叹,各类水果长势喜人,该村强村公司负责人蒋红辉更是顾不得满脚的泥土,一边穿梭于园子里检查水果长势,一边规划着下一步打算,“除了水果采摘项目,还要打造一些情景式、沉浸式的游览体验,更聚人气。”

对于苏山村来说,“喜”的不止一件事。

连日来,桃李园的土地流转费用即将发放的消息成为全村的热议话题。据苏山村村委会主任徐加林介绍,早在2015年该村就将桃李园所在位置流转给一家企业,由于其经营不善,至2024年9月村民们连续8年未领到过土地流转费用。2024年9月,该土地被转包给强村公司。今年9月,强村公司将会如期发放1年来的流转费用26万余元。

长达8年的遗留问题,如何得到化解?

随着巴州区296个村(社区)的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如何管好、用好集体“钱袋子”成为乡村治理的新课题。去年4月以来,巴州区聚焦农村集体“三资”领域突出问题,组织专门力量对全区农村集体“三资”进行了全面清查摸底,精心排查打捞,倾情解决诉求。

“走访调研过程中,我们了解到群众集中反映该园区因经营不善导致荒废严重,还欠了老百姓土地流转资金70多万元。”巴州区玉堂街道纪工委书记刘呈志介绍到。找准问题症结后,巴州区农业农村局和玉堂街道纪工委多次组织村“两委”召开协商会,最终商讨出解决方案——成立强村公司,探索“债转股”模式,将桃李园交给强村公司接手运营,同时将拖欠的土地流转费作为股金投入该项目,每年按8%的比例分红,逐步化解所欠的土地流转费问题。玉堂纪工委针对苏山村桃李园交给强村公司经营的情况,同步对桃李园的资金估价、股权划分、收益分配进行了全流程监督,推动盘活集体资产。

这一次,村民们的入股真不赖!自去年9月,苏山村组建的“强村公司”——巴中市苏山农文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正式投入运营。随着赏花活动、共享农场、劳动实践教育基地等各项丰富业态的打造,今年上半年,该公司盈利达40余万元。“桃李园不仅自身实现了扭亏为盈,还为苏山村创造了众多就业岗位,运营近一年来,我们已累计向务工的村民发放工资20余万元。”蒋红辉说。

通过组建强村公司、创新利益联结机制,盘活闲置资源的成功案例不止在苏山村,截至目前,巴州区全区已有20个乡镇(街道)181个村(社区)成立63家“强村公司”,2024年“强村公司”总收入1950万元,平均每家30万元。

“集中整治以来,巴州区纪委监委通过专项检查、重点抽查、日常巡察等方式,对农村集体资金使用、资产处置、资源发包等关键环节进行监督检查,同时坚持‘查改治’一体推进,监督推动农业农村局等职能部门对全区农村集体‘三资’进行全面清查摸底并建立专账,截至目前,盘活镇村闲置公有资产226宗、面积8万余平方米,取得盘活收入275万元。”巴中市巴州区纪委监委第二纪检监察室主任赵浩然说。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