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观察 马帼才 施皓文
7月15日上午10点,平昌县佛楼镇高石村文书胡某某家的院坝里,一张小方桌格外显眼——桌上整齐堆放着20多万元现金,4名村民围坐一旁,脸上难掩欣喜,却又带着几分紧张的沉默。
“今天把钱返还给大家,但是咱们一定要记住这个教训,以后可不能再轻信非正规渠道的‘好事’了。”镇纪委书记高大雷的话语打破了安静,也点醒了在场众人。
事情还需从几个月前说起......
今年4月初,社会人员林某找到胡某某,谎称能通过编造社办企业职工身份,为他人办理灵活就业养老保险。胡某某信以为真,回村后向村民宣传可通过关系办理社保。短短几天,他便以办理企业养老保险为名,在其家中以每人6.2万元标准收取了4位村民的“社保费”,共计24.8万元。
幸运的是,该镇纪委在入户开展“有事找纪检”工作中,敏锐捕捉到“村干部可代办一次性补缴社保,到龄就能领养老金”的异常线索。他们第一时间咨询县人社局核实政策,并联合开展走访调查,迅速查清了这起违纪违法事实。收到线索的第二天,镇纪委就找到胡某某,果断暂扣涉案资金,从源头上保住了群众的血汗钱。
“确实是我们不够警惕,差点就上当受骗了。今天拿回这6.2万元,心里的石头总算落地了。”领到现金的村民周某英十分激动地向在场人员诉说着心情。
忐忑了数日的胡某某也才算松了一口气,“要不是纪委的同志及时扣下资金,我真不敢想会产生什么后果,我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据介绍,自平昌县纪委监委深入推进“有事找纪检·解决靠组织”以来,运用“四双”机制收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4109个,推动解决3904个,组织开展财物返还、“幸福晒场”等活动600余场次,返还群众财物4853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