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鹏 刘月蓉 巴中观察 白川东
“快看,这些‘幼蚕宝宝’可爱得很呢!”7月21日,巴中市通江县春在镇蚕桑现代农业园区的小蚕共育擂鼓寨基地内,几名工人正在催青室里细心照料蚕宝宝,这批小蚕将在10多天后结束共育。
“我们配备的智能化测控系统能够随时精准控制感光、匀风、温度、湿度等条件,蚕种催青和小蚕共育环境都已实现智能化测控。”基地技术员向廷华一边操作设备,一边介绍,“该系统由专人管理,能有效提升蚕卵孵化率,保障蚕茧品质。”
通江县春在镇蚕桑现代农业园区是一个现代化、智能化、绿色化、多功能的蚕桑农业产业园。自2021年6月投建以来,园区建立了“公司+农户+小微企业+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联农带农机制,积极探索“蚕桑+玉米”“蚕桑+红薯”的粮经复合种植模式,并充分挖掘桑叶、蚕蛹、茧丝等资源在保健、药用、食品等领域的用途。目前,园区已成为县级三星级现代农业园区,以蚕桑产业为核心的全产业链格局基本形成。
“与过去传统的一年两次养蚕模式相比,现在公司运用先进技术手段,在每年4月至10月可实行不间断喂养,全年能达到十批次。”四川建宏丝路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基地负责人张建国介绍,“每批次养育120张左右蚕纸,一张蚕纸约合2.5万条幼蚕。按当前市场价计算,公司蚕茧年产值将超400万元。”
在大蚕工厂化生态养殖房,一排排整齐的蚕架上,成千上万条蚕宝宝陆续开始吐丝,颗颗蚕茧形状饱满。工人们认真挑选、消毒、铺设蚕网,全力保障蚕茧品质。
“在东西部协作和内江市结对帮扶资金支持下,我们今年扩建了1800余平方米的蚕房和2600余平方米的蚕茧烘干厂房。”张建国说,厂房扩建后,每年可增加养蚕纸300张,新增50余个就业岗位,经济效益可提升150万元以上。
近年来,通江县以工业化思维改造传统农业,充分发挥蚕桑产业“短、平、快”优势,形成了“桑-蚕-茧-丝”完整产业链条。目前,园区桑蚕养殖基地已扩大到8000余亩,预计年底突破1万亩。全部投产后,将直接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不少于20万元,惠及300余户村民入园务工,实现户均年增收2万元以上。在通江,小小的蚕宝宝正编织着乡村振兴的壮丽篇章,铺就出一条充满希望的“新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