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价“跌跌不休”,川羊还有“钱途”吗?

2025-08-05 22:40:20来源:四川农村日报编辑:殷鹏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裴玉松

眼瞅着羊出栏价从2021年高峰期的24元/斤跌至近期的16元/斤,罗兴学坐不住了。“如果低于13元/斤,就要亏本了。”这位资阳市乐至县肉羊养殖户忧心忡忡。而对内江市威远县肉羊养殖户龙顺涛来说,他能接受的最低出栏价是15元/斤。“实在不行只有减栏保本了。”他说。

炎炎夏日,罗兴学、龙顺涛等却觉寒意阵阵。这股寒意来自一组数据:2025年上半年,全国羊出栏量为1.328亿只、同比减少5.7%,四川省羊出栏551.1万只、增速较往年同期大幅下降。

什么原因造成了行情低迷?养殖户有哪些困难?相关部门、行业专家有何应对举措?……7月28日至7月30日,记者采访了肉羊养殖户代表、科研专家、政府工作人员等,为四川羊“止跌回血”寻计问策。

现场直击

惨淡经营难支撑

龙顺涛以生态养羊为主,饲养成本较高。裴玉松摄

7月28日10时许,走进罗兴学位于乐至县龙门镇的养殖基地,聒噪蝉鸣声盖过了“咩咩”羊叫声。“上半年我只卖了600多只肉羊。”罗兴学感觉今年是最难熬的一年,身边不少同行都陆续选择转行。

从2014年至今,龙顺涛养羊已有11个年头。高峰期他的存栏超过1000只,但今年只剩四成有400只左右了。“坚持生态放养,所以成本要高些。”他告诉记者,通过减少聘用工人、自己种植牧草等手段降成本,但依旧感觉艰难。往年,龙顺涛还帮着周边村民销售黑山羊,但今年发现这个群体有所减少了。“因为养羊不赚钱,干这行的越来越少。”

南江黄羊享有“亚洲第一羊”美誉。巴中市南江黄羊科学研究所供图

南江黄羊是巴中市南江县的地标产品,具有生长发育快、繁殖力强、产肉性能好等诸多优点,全县有养殖户2978户。这几天,该县石滩镇养殖户代表张芬正将玉米秆等加工为青贮,千方百计减少饲料采购开支。她告诉记者,原计划通过改造圈舍引进现代化设备、技术,但行情不景气导致资金短缺。“上半年卖了800多只,基本没有利润。”张芬说。

据巴中市南江黄羊科学研究所副所长蒋康观察,当地羊价从25元左右跌至了18元左右,让养殖户的积极性和发展信心都受到了一定影响。

而在南充市蓬安县,当地川中黑山羊养殖户代表邓凌的存栏量不降反增。为何出现这种反常现象呢?原来,邓凌走的是育种和育肥相结合的发展路径,根据市场行情调控存栏比例。“我们能繁母羊增加了200多只,希望通过卖羊羔来缩短饲养周期、减少运营压力。”即使这样,邓凌基地每个月饲料费用依旧要支出六七万。

痛点剖析

内外交困路难行

邓凌的养殖基地内饲养的黑山羊。裴玉松摄

四川省畜禽核心育种场肉羊组专家、西南民族大学畜牧兽医学院院长林亚秋,长期为简阳市、乐至县、雅江县等地肉羊养殖户提供技术指导服务。“固然有国内外客观环境带来的冲击,但生产经营成本高、销路不畅、精深加工弱等也影响行业健康发展。”林亚秋分析说。

四川肉羊生产以散养为主,规模化程度较低。传统养殖场,每名工人最多管理100只肉羊。近5年来,罗兴学通过精细饲养、科学管理等手段,1名工人可管理500余只肉羊。这也是他可将成本控制在13元左右的底气。但大多数传统养殖户,很难有效降低生产成本。以张芬为例,养殖基地需要5名工人才能运转,其中就有3名家人帮忙饲养。“家里人没算工资,这样的话支出要少点。”她说。

郭小明的保种基地一角。裴玉松摄

销路不畅,也是造成养殖户积极性不高的重要原因。邓凌养殖场出栏的肉羊,主要销往贵州、湖北等地,渠道单一、议价权少。“我们曾尝试打通电商销售平台,但因人力成本、经验不足等原因没有走通。”邓凌说。乐至县八谊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拥有川中黑山羊(乐至型)省级保种场,以种羊选育、销售为主。“上半年销售种羊330余只,同比下降了20%左右。”企业负责人郭小明坦言,养殖户纷纷反映行情低迷卖不出去,直接影响了种羊销售。

另外,长期以来,四川肉羊主要以活羊销售、屠宰初加工的形式进入市场,精深加工链条较短。因此,广大养殖户很难有效应对市场行情较大波动带来的周期性冲击。“无论是规模场还是散养户,赚不到钱就没有养殖动力。”林亚秋认为没有精深加工助力,养殖户很难有赚头。

应对举措

标本兼治求破局

乐至县有“中国黑山羊之乡”美誉。裴玉松摄

7月23日,全省羊产业发展现场推进会在资阳市乐至县举行。从现场参观到会场讨论,四川百余名畜牧系统工作人员共同探索羊产业转型升级的有效路径。农业农村厅有关负责人表示,希望借助这种模式帮助大家厘清思路、明确举措,促进全省羊产业高质量发展。

四川羊产业,到底如何走出低谷?

从眼下来看,各市州正加快摸清家底,采取加大财政奖补力度、盘活闲置场、采购良种补栏等举措提升存栏量。绵阳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倪敏表示,绵阳正争取按新出栏羊50元/只的标准实施奖励,助力产能提升。

从长远来看,四川羊如果不跳出传统老路子,很难真正“回血”。去年,罗兴学尝试着将羊肉加工成香肠,单价可买到100元/斤。“第一批产了3吨多,早卖完了。”这坚定了他的信心。

张芬期待着县里的精深加工生产线尽快完成升级改造,帮助自己打通养殖到加工间的堵点。今年5月,龙顺涛等100余家养殖户成立产业联盟,抱团取暖。“有了组织,我们希望帮助养殖户得实惠,而不是让羊贩子赚差价。”龙顺涛说,也希望为为今后的精深加工提供稳定货源。

南江县举行“羊”BA,以那南江黄羊为奖品。巴中市南江黄羊科学研究所供图

护航羊产业发展,南江县的作法被频频提及。针对养殖户没销路实际,南江县通过保底收购、价格补差、包产包销等举措,帮助养殖户解决发展顾虑。去年冬至节,南江县拿出100万元发放消费券,鼓励群众采买南江黄羊相关产品。

借鉴“村BA”思路,南江县还举行“羊”BA,将南江黄羊作为比赛奖品。“我们实现了农、文、商、旅、体的有机联动,增强了行业信心。”蒋康分享经验。

从全省角度而言,加快构建全产业链是未来趋势。今年,四川启动了千亿级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建圈强链“双培”行动,就是希望重构农业价值链,实现产业增值提效益。林亚秋、蒋康等认为,当前,四川正加快建设畜牧万亿产业集群,又出台了畜牧业“十条”硬举措,四川羊依旧面临无限机遇。

南江黄羊现代化屠宰场、加工厂。巴中市南江黄羊科学研究所供图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