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书浩川观新闻记者 陈秋吉
11月12日,巴中市首个秋假来临。放假第一天,当地中小学生都如何安排假期?
记者从平昌县获悉,当地学子走出课堂、拥抱生活,在科技馆探知科学奥秘、田间地头体验农耕辛劳、运动场上释放青春活力,以“兴趣探索、农耕实践、运动健身”为脉络,在多元体验中践行“五育并举”。
文化场馆里:探索知识的乐趣
秋假首日的平昌县科技馆内,机械运转的清脆声响与孩子们的惊叹声交织成趣。
“哇,齿轮转起来了!你看它能把球送到最高处!”在“机械韵律”互动展区,三年级学生夏彬踮起脚尖转动把手,在母亲的陪伴下,他沉浸式感受力学原理的奇妙,不时与同伴分享探索乐趣。
不远处,五年级学生鲜昕怡佩戴VR设备穿梭于虚拟世界。“平时周末被兴趣班占满,这次秋假终于能好好陪孩子了。后续还计划去白衣古镇、佛头山等地,让她多接触自然与人文。”父亲鲜国章笑着说。

在平昌县图书馆,同学们正在阅读书籍。
图书馆里同样热闹,家长与孩子或并排共读绘本,或各自沉浸在书中世界。
“平时忙工作陪孩子太少,看着她听绘本时的灿烂笑容,觉得特别值得。”家长周家慧轻声说。
一旁,五年级学生冉斯羽捧着《隋唐演义》爱不释手,“秋假有充足时间读喜欢的书,里面的历史故事太吸引人了!”从科技馆到图书馆,知识探索的场景处处可见,成为平昌学子秋假的主要活动之一。
乡村田野间:体验农耕实践
“扒开泥土看到胖乎乎的红薯时,特别激动!”11月12日,响滩小学“秋韵寻踪,实践赋能”主题活动在田间地头启动,六年级学生屈梓烨捧着亲手挖出的红薯,成就感溢于言表。

秋假首日,响滩小学学生在田间挖红薯、搬运红薯,体验劳动的不易。
在农户指导下,孩子们分工协作,刨土、拔藤、挖薯,汗水浸湿衣衫却干劲十足。随后,通过农户的实物演示,认识打米机、风车等农具。
“腰弯久了发酸,手臂也累,但看着小组收获的满满一筐红薯,特别有成就感。”六年级学生魏敏说,同学们一起劳作,让她深刻体会到集体力量的重要性。
“我们将农耕知识、乡土文化与德育教育深度融合,让学生在实践中传承农耕文化、体会劳动价值。”响滩小学教师杨春榆表示,劳动实践让孩子们走出“象牙塔”,在流汗中懂得粮食来之不易,在协作中学会担当。
除了学校组织的集体实践,不少学生还自发回到农村老家参与农活。
在江阳汽车客运站里,七年级学生李倩提着鼓鼓的行囊排队候车,行囊里除了换洗衣物,还装着给奶奶买营养品。“早就跟奶奶约好了,假期回去帮她挖红薯、种菜籽等。”她望着客车驶来的方向,眼神里满是憧憬,“既能陪奶奶说话解闷,又能体验种地的乐趣,比玩手机有意义多了。”
运动场地上:强身健体获活力
秋日暖阳下,平昌城市体育运动公园内活力涌动。篮球场上,少年们攻防有度,汗水浸湿衣衫却笑容灿烂;羽毛球场内,小将们挥拍对垒,清脆的击球声不绝于耳;乒乓球台前,孩子们眼神专注,小球在球网间来回穿梭。

篮球场上,同学们挥汗如雨,锻炼身体。
“难得有这么长时间尽情运动,既能锻炼身体,又能增进友谊!”七年级学生蒲利辉边擦汗边说,他早早就约了同学假期一起打篮球,后面几天假期都会“泡”在球场上。
作为平昌县重点民生工程,这座综合性运动公园为秋假增添了健康场所。家长们在旁陪伴守望,不时为孩子们加油鼓劲,亲子互动的温馨场景随处可见。
此次秋假,平昌县通过校家社协同发力,将科技馆、图书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运动场馆等资源串联成线,构建起“知识探索+劳动实践+运动健身+亲子陪伴”的假期育人体系。让孩子们在体验中成长、在实践中收获,为青少年全面发展注入鲜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