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消息 蔡涵姝
平昌县地处四川东北部,米仓山南麓,是原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川陕苏区革命老区县,幅员222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5.8万人,与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接壤,是“政治工作第一人”刘伯坚烈士的故乡。
红色热土赋予了平昌人民崇高的精神信仰,伟大的红军精神赋予了农发行人奋力向前的力量,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农发行平昌县支行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扎实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聚焦国家粮食安全、实体产业发展、城乡基础设施提档升级等重点领域持续发力,切实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效转化为服务“三农”的具体行动。
今年以来,累计投放各类支农信贷资金14.41亿元,同比增长3.96亿元,贷款余额42.77亿元,为平昌“三农”事业发展插上了“金翅膀”。
坚守粮油信贷“主阵地”,让粮食安全成色更足。“仓廪实则知礼仪”,助力百姓端稳手中的“饭碗”,是农业政策性银行的首要职责。今年以来,该行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契机,通过入村入户入企、座谈交流、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数据,了解需求,5月末完成了辖内3户粮油企业的收购资格认定工作;成立工作专班,抽调业务骨干,集中力量开展粮油购销储贷款授信、额度核定等工作,6月末,累计完成4家企业4.41亿元的授信,较去年增加0.82亿元,全力保障收储资金及时足额供应,确保“钱等粮”;积极加强与粮食行政主管等部门配合协调,累计投放地方储备粮油贷款3435万元,确保了3661吨稻谷、400吨油脂等地方储备计划的完成,同时,充分利用企业网银、银企直联等电子支付渠道,开通7×24小时网银系统,提供全天候无风险的优质结算服务,确保粮油收储资金供应调拨安全、高效、不断档,企业收购不间歇。
深耕“三农”责任田,擘画乡村振兴新蓝图。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乡村振兴是“压舱石”;在推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三农”是“压舱石”。作为国家唯一农业政策性银行的驻地机构,农发行平昌支行始终紧握“三农”现代化之笔,持续在推动县域“三农”高质量发展上下功夫,用政策性金融“活水”不断浇灌乡村振兴新“良田”,为绘就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丽画卷持续赋能。
“一座房,两座房,青青的瓦,白白的墙,宽宽的门,大大的窗,三座房,四座房,房前花果香......”走进坦溪镇苟溪村,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农村美”的实景图:一座座干净、整齐的“小洋房”,一条条玉带般的幸福小康路环绕在村组田间,成为连接乡村振兴的“致富桥”。苟溪村是农发行平昌支行投放3亿元贷款支持的农村人居环境改造项目受益村之一,也是农发行平昌支行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服务乡村振兴的实例之一,项目覆盖平昌县岳家镇、泥龙镇等7个乡镇,建设内容涉及拆迁农户3592户、11505人。
在助力整治停车难“城市病”方面,申报并获批城乡一体化建设贷款5亿元,在较短时间内就实现投放2亿元,其建成县域内将增加6停车场5510个停车位,对提升道路通行能力、改善城区居民出行条件、改善城镇面貌意义重大。
据了解,该行为积极落实“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6大行动,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实际问题,该行梳理了办实事项目清单,列出办实事项目14个,逐一制定办理措施、落实责任人、明确办理时限、实行销号管理,目前,已经相继办理了扫码收单客户服务提升、信贷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等实事10余个,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巩固、群众满意度持续提升。
践行为民初心,走好普惠金融之路。近年来,平昌支行始终坚持“围绕经营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推进党建与业务发展的深度融合,将“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的“红色基因”转化为新时代服务“三农”的强大动力,以源源不断的政策性金融活水浇灌民营经济和实体产业,持续擦亮平昌茶叶、青花椒等农业“金字招牌”。
通过“百行进万企”融资对接、民营和小微企业“服务零距离、融资大畅通”金融服务专项行动及客户“大普查、大走访、大营销”活动,通过党员挂包联系企业,与企业定期开展党建结对,积极探索党建与普惠金融业务深度融合发展的途径,通过银企党建结对联建,引领党员干部、职工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金融顾问”角色,通过上门向企业普及账户、财务、征信等知识,提供信用增级建议,帮助获得信贷支持,并在政策允许的条件下提供利率优惠,截止目前,该行已与平昌10余小微企业进行挂联帮扶,帮助四川秦巴茗兰茶叶科技有限公司、四川田园亲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四川仙河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等4户民营小微企业获得贷款10670万元,执行利率优惠政策,累计为客户节省利息支出48.56万元。
该行负责人表示,将持续从党史学习教育中汲取服务乡村振兴动力,抓住革命老区后发赶超机遇,利用政策优势和地方特色,进一步提升农发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全局观,全力助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