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勇 苗萌 巴中频道 马小米
今年以来,农行巴中分行纪委用严的纪律和实的作风,把涉农贷款监管达标和惠农e贷业务增量作为监督重点,努力发挥纪委监督保障促进发展作用,采取“12345”工作措施,开展靠前监督、融入式监督和下沉式监督,努力提升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工作质效。
截至9月末,该行农户贷款净增4.8亿元,完成监管部门和上级行下达的序时任务;普惠农户贷款、消费帮扶贷款分别完成全年任务的156 %、484%;乡村振兴金融服务行政村覆盖率达100 %。
贯穿“一条主线”重协同
该行纪委坚持将服务乡村振兴作为深刻领悟“两个确立”、践行“两个维护”和强化政治监督的职责使命来抓,加强协同贯通,协助分行党委定期专题部署、定期会商、召开会议听取信贷、“三农”等业务主管部门汇报,采取调研式监督、专项检查、暗访等多种形式,推动职能部门履职尽责,共同推动乡村振兴金融服务。
分行纪委建立联动机制,承上启下、促进推动,聚焦重点,打通“中间段”;县区支行纪委作为冲锋主力,狠抓落实,推动政策落实到“最后一公里”。各支行纪委始终把督促履行服务实体经济、助力乡村振兴职责使命作为政治监督的重要抓手,主动与市县两级行相关部门对接,掌握情况,梳理数据,对各营业网点、“三农”团队工作进行“穿透式”联动督导,对营销投放情况开展专项督查。
围绕“两个紧盯”严督导
该行纪委紧盯目标任务,紧盯投放进度,督促各行依法合规、真实有效投放贷款,并会同分支行业务部门召开服务“三农”实体经济重点领域监管达标推进会,传导监督要求,压实监督责任,了解掌握业务开展情况和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及时整改落实。
市、县行纪委加强对乡村振兴工作的现场监督检查,采取“四不两直”方式,深入了解基层实际情况,查问题、补短板,督促问题整改,帮助解决问题。同时,还强化约谈提醒,定期落实谈话制度,把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目标任务和投放净增作为必谈内容,督促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责任落实。
拧紧“三个链条”强动力
该行纪委通过拧紧“政治责任”“组织引领”“共享机制”三个监督链条,提升各方参与度、夯实各方责任感,让信贷队伍有“敢贷”“愿贷”的内生动力。
旗帜鲜明讲政治责任,精准发力。通过到田间地头访农户、进农贸市场,查找惠农贷目标任务措施政策、规章制度执行、机制运转过程中是否存在问题,及时收集整理,推动市分行主管部门和各行解决落实。
狠抓组织引领,持续加力。深入支行和机构查阅普惠金融、惠农e贷、不良贷款压降工作部署落实情况,包括形成的会议记录、制定的措施、考核管理办法等资料,形成检查记录、建立问题台账,推动问题限时整改,做到快查快处。
共享监督机制,绵绵用力。充分调动“三农”、公司、风险、财务和内控部门积极性,发挥业务主体部门主动协调配合,对乡村振兴金融服务中的情况进行通报、开展问题线索移送、分析研判等机制,形成监督合力。
聚焦“四项服务”纠偏差
聚焦服务乡村振兴重大政策落地落实。重点监督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等重大政策制度漏不漏、偏不偏、好不好、实不实,确保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到位。
聚焦金融服务覆盖面。重点监督农村网点分散、服务能力不足,惠农通维护升级不到位、使用率低等问题,推动强化县域金融服务渠道支撑,提升服务效率。
聚焦服务农民富裕富足。重点监督农户贷款流入房市、股市、理财等禁止性领域或挪用于其他非约定用途的问题,严防多贷一用、冒名顶名贷款、挪用农户贷款等问题,严防案件发生,切实推动支持农民增收致富。
聚焦乡村振兴干部选派履职。重点监督驻村帮扶干部选派把关严不严,帮扶干部纪律作风强不强,后期服务保障津贴补助发放落不落实等,推动提高乡村振兴干部队伍战斗力和执行力。
亮出“五个行动”重治理
“清诺”行动。对“三农”领域决策部署事项,实施清单化管理,凡是当面拍胸膛向上级行表态承诺“办结”和“完成”的事项,而事后交不了账、“放空炮”、打“空转”、落实不到位的领导干部,要向市分行党委作出深刻检视。
“清障”行动。对于服务基层不及时、不高效等问题,坚决查处曝光,纪委书记对负责人进行约谈提醒,谈话资料装入个人廉政档案,部门负责人不能评先评优。
“清零”行动。凡是考核指标连续居于末位的支行和机构,以“管理履职不力”作为问题线索,分别移送市县行纪委处置。
“三评”行动。线上测评,开展电话和网上抽查测评,建立问题整改清单,下发整改通知和提示函;实地考评,通过走访现场,倾听员工呼声,对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开展“一对一”约谈;定期点评,分行纪委办每季下发监督通报,交流监督信息、通报典型案例。
“三查”行动。常态暗访督查,市县纪委同步组建“执行不力”突出问题暗访督查组,实行联动查;精准线索核查,对员工或客户反映、监督检查、暗访督查、部门移交的问题线索,纪委快速核查、快速处置;从严倒查责任,在查处“执行不力”典型案例时,倒查主体责任、监管责任、监督责任,不仅追究直接责任,还追究领导责任,推动开展典型案例促整改、促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