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开启“通江银耳”打假模式  3卡车“冒牌货”被集中销毁

2018-11-21 14:46:26来源:四川在线编辑:高启龙

    四川在线消息(记者 白川东)“保护商标品牌,打击侵权假冒”,11月19日,巴中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和通江县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首次联合举办了“通江银耳”品牌暨商标专用权保护新闻发布会,并就近期收缴的3卡车419斤假冒通江银耳及4460个违法商标标识、包装盒进行集中销毁。据悉,此次行动不仅有效维护了“通江银耳”的品牌形象,更充分表明了巴中市委市政府保护知识产权、打击侵权非法印制生产包装产品、维护市场经济稳定的坚强决心。

    打击假冒“通江银耳”:800余人次成渝两地查处13起违法案件
    通江县是世界银耳的发源地和正宗原产地,素有“中国银耳之乡”的美称。
    作为当地的绿色金字招牌——“通江银耳”不仅种植历史悠久、同时品质优良、品位独特,2015年被国家商标局认定为“驰名商标”,其声名享誉中外。近年来,市场上大量外地银耳打着“通江银耳”的旗号,高价逐利,严重侵犯了“通江银耳”商标专用权,欺骗误导了消费者,扰乱了“通江银耳”正常产销秩序,阻碍了通江县食用菌产业发展。为此,巴中市县两级工商部门就开展“通江银耳”商标专用权保护专项整治行动进行专题研究,周密部署。通江县市场监督管理局自9月18日开始,开展了为期3个月的“通江银耳”市场秩序专项整治。
    行动开展以来,通江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共组织调动了16个市场监督管理所、1个稽查执法大队、5个股室的力量,出动执法人员  800人次,排查了成都、重庆两地大型超市、农贸市场、银耳专营店58家,检查了县内超市、商场、土特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农贸市场等重点单位413户次。重点打击了未经许可,擅自在银耳商品上使用与“通江银耳”证明商标相同的商标;未经许可,擅自在银耳商品或者类似商品上使用与“通江银耳”证明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销售侵犯通江银耳商标专用权的商品等7种违法行为。迄今已立案查处了违法案件13件,收缴假冒通江银耳419斤,没收违法商标标识、包装盒4460(盒 )。
   “通江银耳市场秩序整治只有起点,没有终点”,通江县市场监督管理局苟局长称,下一步,将继续按照“查处一批,曝光一批,销毁一批,规范一批”的要求,持续用力,严格执法,为通江县食用菌产业发展保驾护航,为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贡献力量。

    扶持正统“通江银耳”:产业覆盖23个乡镇,产值突破7个亿
    “品通江银耳,享御用天尊”,近年来,通江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有关要求,以做大做强通江银耳(食用菌)产业为己任,围绕“一年止滑回升、三年实现倍增、五年稳步提升”的总体目标,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挖掘银耳产品潜能,不断增长通江银耳(食用菌)产业产量产值及发展后劲。
     2017年8月,通江县专门成立了通江银耳(食用菌)产业推进工作组,制定了《通江银耳(食用菌)产业发展规划》《通江银耳(食用菌)产业推进实施方案》《关于做大做强通江银耳(食用菌)产业的决定》,并出台了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特色农业保险及金融扶持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初步解决了通江银耳产业发展生产成本高、抗风险能力低、融资难等问题。此外,该县先后召开了通江银耳(食用菌)产业发展动员会、技术培训会和流动现场会,组织成员单位及相关乡镇、企业负责人到福建、浙江、河南等地学习考察,进一步增强了企业和耳农发展信心,增强了各级干部和技术人员推进工作决心。同时,该县争取项目资金1400余万元,建成了全省一流的食用菌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强化质量安全保障。
     截至目前,通江银耳(食用菌)产业重点乡(镇)扩大到23个,培育省级龙头企业2家,专业村39个,专业合作社60个,专业大户1000户。2018年,通江银耳菌种用量(标准袋、下同)108万袋,是2017年的3.6倍,木耳用种量420万袋(含段木折合),同比增长40%;全县银耳产量达50万斤(干品、下同),同比增长525%;木耳香菇产量已分别达到60万斤、80万斤。通江银耳产值达7亿元,食用菌产业综合产值达12亿元。形成了银耳面膜、冻干银耳汤块、银耳茶、银耳挂面、银耳休闲食品、银耳汤等精深加工产品百花齐放的良好局面。

    保护“通江银耳”品牌:即将落实4项重点工作
    到底什么样的银耳才称得上“通江银耳”?他的质量标准是什么?一直以来没有形成一个比较明晰的规范体系。目前,“通江银耳”商标持有人——通江银耳协会属独立的社团法人,目前通江县供销社、通江县银耳公司等几家单位均对该协会进行直接管理,致使“通江银耳”商标权利人权责不明,证明商标使用、管理、保护等体制较为混乱。同时,通江银耳在产业发展上存在没有制定明晰的种植技术规范、产品质量技术标准等质量管控标准体系,致使通江银耳生产管理初放,不能实现集中统一的质量管理,导致产品质量良莠不齐,假冒产品无判定依据,严重制约产业发展。加之一些团体对“通江银耳”品牌保护意识不强,对授权使用“通江银耳”商标的生产企业管理粗放,商标运用、使用管理、商标维权等环节存在较大的制度漏洞,导致个别经授权使用通江银耳商标的生产、销售者购进外地银耳充当“通江银耳”进行销售,严重影响“通江银耳”品牌声誉。        
   “明晰‘通江银耳’商标持有人权责,注重‘通江银耳’商标管理,加快‘通江银耳’标准制定,完善‘通江银耳’维权协作机制……”,对于下一步如何让“通江银耳”品牌健康发展,落实“通江银耳”商标专用权保护,巴中市工商等部门主要负责人罗列了4项重点工作:明确“通江银耳”商标持有人通江银耳协会的权责,规范协会建设,加强制度建设、产品质量标准建设,强化协会成员责任落实,大力推行产品条形码制度,实现质量管理全程可追溯;做大通江银耳产业规模、延伸产业链,将“通江银耳”打造为巴中特色农业产业的金字招牌。同时要求通江银耳协会进一步增强诚信守法意识、商标品牌保意识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积极探索推行贴标授权模式,建立完善商标管理使用机制,持续提高“通江银耳”市场影响力,积极争创四川省著名商标和中国驰名商标;建议通江银耳协会要会同质监部门制定通江银耳的质量标准,农业部门制定通江椴木银耳和袋栽银耳的等级标准,抓好农业质量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和农业标准推广体系建设,推进产业规范化发展,并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的原则,由通江县银耳协会与工商、公安、质监等职能部门联合成立“通江银耳”商标专用权保护工作机构,建立执法协作机制、联席会议机制等,加强统筹协调,推动维权工作常态化,加快构建“政府推动、企业主动、部门助动、市场拉动”的商标专用权保护格局,将“通江银耳”商标培育为全市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金字招牌”。


     
    如何鉴别真正的“通江银耳”
    只有鉴别正统的“通江银耳”,才能有效抵制和打击假冒侵权行为。当天,通江县农业局明确了“通江银耳”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必须是在通江境内生产的银耳,而且目前特指椴木银耳,因此,凡不在通江境内生产的银耳(包括外地段木银耳)均不能以“通江银耳”冠名。同时, 从专业角度方式,《地理标志产品 通江银耳》(DB511921/T 2-2010)、《通江银耳药用标准》以及待颁布实施的《通江银耳等级规格》标准中都有相应指标能鉴别通江银耳,如外型(通江银耳干品空松油润,其它产地银耳多软塌或僵瓣不开片)、香味物质(通江银耳与其它银耳香型物质不同,其典型香味物质是被誉为“头香香料”的芳樟醇,含量占香型物质总量的70%以上,而其它银耳的香型主要是醛类)、银耳多糖含量(通江银耳在甘露糖、葡萄糖、岩藻糖等含量上均存在明显的差异)以及质构特性(通江银耳的银耳汤汁的硬度、胶黏性、粘附性、内聚性、弹性、咀嚼性等指标均与其它产地银耳有较大区别)、抗氧化活性(肝脏SOD、GSH-Px与总酚、黄酮等指标均与其它产地银耳有明显差异)。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