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经开区:崛起一座现代产业新城

2018-12-10 15:22:52来源:四川日报编辑:高启龙
巴中经开区现代化产业新城一角。
巴中经开区纵横交错的城市交通路网。
四川国药天江药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晨光刚吐白,巴中经开区黄家沟西部国际商贸城已经陆续传出卷帘门拉开的“哗哗”声。开门做生意,对于商家来讲,一天热闹的买卖从此开始。此时,贸易城外边的停车场里,早已摆满了大小车辆。
  7年前,黄家沟还是一个被称为“一线天”的夹皮沟。如今的黄家沟,愈来愈多的商家争相潮涌,已成为享誉川东北的商贸物流热土。
  再过不久,居然之家在全国的第300家建材商场也将在这里正式开业,这是一个包含建材装饰、汽车商贸、汽摩配、小商品批发等八大业态的国际商贸城。
  黄家沟的变化,正是巴中经开区发展的一个缩影。如今的巴中经开区,处处都能感受到这片土地涌动奔流的蓬勃朝气和活力。从无到有,由小到大,巴中经开区正成为巴中经济的发展高地、产业发展的投资热土、居家康养的宜居新城。□隆成先(图片由巴中经开区党工委宣传部提供)
从西向东 经济纽带带来辐射拉动双重效应
  2011年4月,为疏解巴中老城发展功能,积聚产业发展规模,提升巴中市民生活品质,巴中市委、市政府决定,将巴中经济开发区扩区东移到兴文,集全市之力再造一个幅员101平方公里、规划面积55平方公里、建设用地44平方公里、规划人口35万人的产业新区、人居新城。同年10月28日,巴中经开区正式破土动工。7年来,作为巴中城市空间延伸“一城两翼”战略中重要组成部分,巴中经开区不负使命,深化改革,基础建设从零起步,城市功能不断完善,产业形态不断丰富,辐射作用不断增强,已经成长为一座宜居宜业的现代化产业新城。
  “西部商贸中心,中部宜居新区,东部产业集聚”,巴城之东,经开区之西,黄家沟刚处在新城和老城衔接的纽带上,向东通过排梁垭隧道与经开区的核心区连为一体,向西通过东门大桥直到巴中老城核心区域,向北与江北片区商业区紧紧相连,对于带动新城经济和辐射老区商业发展有着双重效应。
  不过,这么一个黄金“纽带”当初却并不被人看好。
  国盛基业集团副总裁陈启海记得,7年前董事长提出到巴中投资,他在董事会上第一个投票反对。
  然而,让陈启海没想到的是,双向8车道的秦巴大道的修建很快让黄家沟从“不毛之地”变成了交通要道。
  交通的便利和区位的优势日益凸显,让陈启海和不少商家看到了希望,嗅到了商机。据了解,巴中西部国际商贸城项目是国盛基业集团在全国32个专业市场中投资规模最大的一个,总投资额65亿元,占地1286亩,建筑面积达到130万平方米。
  经过7年打造,黄家沟商贸集聚区已入驻商家上千家,建材家居、小商品交易、汽修汽贸、餐饮小吃等专业区域初具规模,不仅聚集了全市80%的汽车商贸,还成为川东北重要汽贸、商贸物流中心,年交易额近30亿元。
从东向西 现代产业让园区品位更高端
  11月24日,位于巴中经开区东部产业园的四川国药天江药业厂房内机声隆隆,100多名工人正在繁忙的流水线上生产着中药配方颗粒。自今年5月生产以来,这里已经生产出金银花等重要配方颗粒产品50余种。
  以生物医药产业为支撑,巴中经开区还相继引入兴丰瑞制药、普瑞制药等制药企业入驻,同时,国凯医药、怡和药业、均东药业、芝兰堂等10余家医药物流企业也同时入驻并投入营运。今年5月,巴中经开区还被评为四川省新型工业产业示范基地(生物医药)。“近年来全市大力发展巴中药产业,我们已经初步形成了集基地、生产、加工、销售等于一体的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巴中经开区党工委书记王俊岭表示。
  近年来,巴中经开区围绕产业园区建设,着力打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材料新技术三大产业,做大做强支柱产业。截至目前,产业园区已经入驻企业600余家,其中规上工业26家,累计完成工业投资近150亿元。
  而在电子信息产业方面,随着巴中泰美克芯片和巴中羽玺电子的相继投产,带动了经开区电子信息产业快速发展。中国西部云谷投资2.3亿元,500余台服务器投入运行,为巴中12345政务服务热线、巴中智慧城市建设等提供后台服务,带动巴中经开区成为全市信息技术高地。
  城区需要产业的支撑,产业需要城区的有机交融。从巴中经开区建设开始,就摒弃“开发区就是一片工业区”的传统观念,让城市的建设与产业发展相辅相成。“城市建设不能盲目造城。”王俊岭说。
  基于这种认识,巴中经开区以产业、民生必需的功能性支撑为主,逐步开发、配套、提升,以产带城,以城兴产,打造产城融合、宜居宜业的现代新城。
  巴中经开区的规划理念中明确:“生态优先、产城融合——构建步步见绿、百米见景、五百米见园、千米见水的效果”。
  为达成这一目标,巴中经开区一方面健全交通路网,积极推动过境南北环线、高速公路互通、高铁站点建设,共建成园区主次干道路网60余公里,打通城市环线、主干道、生活路、产业路、景区路、乡村路,形成内畅外达的交通格局。另一方面打造宜居环境及城市景观,实施“近山、亲水、增绿”三大工程,完成西区生态河道景观5公里建设,建成法治公园、金融街绿化和水景,办好巴山巴水雕塑征集大赛,为新城注入文化内涵。
  十步见绿、百步见景,行在城中,如在公园。现在的巴中经开区,交通路网四通八达,城市路网全面形成。未来的经开区,将形成对外构建与周边城市一小时铁路交通圈,形成东、南、西、北四向高速通道,路网集散能力和交通可达性强,形成内畅外达的交通格局。
  “城市发展离不开产业,只有把配套和服务做精致,才能聚人气汇商气。”王俊岭说。
  随着今年部分市级服务部门的入驻,城市核心区形象全面呈现,置信城、欧洲城、乐湾御府、棠湖知识城等高品质商业楼盘拔地而起,销售率均超过90%。新建多所学校、医院,新建体育场,文化娱乐设施齐备,东西片农贸市场相继投入使用,新区居民生活更加便捷。
  让硬环境更“过硬”,软环境更贴心。未来,巴中经开区还将从城市人性化管理入手,丰富开发智慧商圈、智慧公园、智慧停车、智慧如厕等便民功能,构建“一站式”和“互联网+”便民系统,提供更人性化服务。
从内到外 多重发力争创国家级经开区
  “我公司已入驻经开区4年,企业有困难,只要找到政府部门,即便不能立即解决,他们也积极沟通协调,想企业所想。”某印刷公司负责人李学伟说。
  11月中旬,巴中经开区印发了一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文件,17页的文件包含9项32条奖补政策,从招商引资到企业培育,条条蕴含“真金白银”。
  实际上,从巴中经开区建设开始,就十分注重为园区内企业服务好、服好务,一方面实行零费区政策,利用政府补贴的形式,取消了企业33种行政事业收费。另一方面为企业提供“一站式”全程服务,变“多头受理”为“一窗受理”,变“多流程”为“全流程”,变“企业跑”为“数据跑”,做到企业办事“只进一道门、只找一个人、办成所有事”。改变原“分类代办”方式,实行“一站式代办”,为企业提供立项、开工、竣工验收、行政许可等事项代办服务,办理效率提速20%以上。
  同时,充分利用“返创发展基金”“园保贷基金”等平台,为企业融资提供服务;利用园区企业集中优势,与燃气、电力等部门进行打捆谈判,争取建设、费率优惠;鼓励企业加大科研和技术改造投入,引导企业申报技术改造、“两化”融合等项目,推动企业生产经营向好发展;出台人才引进政策,组织专场招聘会、社区招聘会等,扩大企业人才引进渠道,为企业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对外,为了吸引更多优质企业落户,巴中经开区坚持全员招商、平台招商、靶向招商,着力招大引强。今年以来,经开区党工委、管委会主要负责人先后赴招商引资目的地出席投资捉进活动30余次,组织小分队招商110余次。紧盯重点区域招商,加强区域合作,扩大对外开放。组织招商人员参与大型商务活动,在活动中推介经开区投资环境和产业发展规划。今年以来,巴中经开区在农博会、西交会等9次大型平台活动组织投资推介,引进了23家项目企业,总投资60余亿元。坚持靶向精准招商,通过巴中驻外办事处、外地商会、在外工作人员,收集投资意见,有选择地向投资企业精准推介经开区产业发展规划和投资环境,取得了良好效果。1—10月,巴中经开区已签约引进产业项目27个,总投资104.06亿元。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做好产业规划及区域总体规划,加快推进产业发展,全力打好巴中‘老区牌’,力争2020年成功创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王俊岭表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