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扇门找一个人办所有事

2014-03-25 10:07:59来源:巴中日报编辑:李正勇

所谓“扁平化”管理,原本是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现代管理模式,意指通过减少管理层次、压缩职能部门和机构、裁减人员,达到减少决策层与操作层之间的管理层级,以提高企业效率的现代管理模式。2013年10月,巴州区将这一管理模式在红岩社区管理中试点推行,经过数月探索实践取得良好进展,基层社区服务管理新模式初见端倪,并计划今年5月在全区范围内推广。3月23日至24日,记者走进红岩社区,向读者层层剥开这一新模式的构架。

红岩社区位于巴城东大门,原处于城郊结合部。随着巴城的不断建设开发,红岩社区逐渐成为较大的城市社区,人口也从1万余人猛增至3万余人。辖区内中小型民营企业230余家,农贸市场1个,医院3家。

在推进社会管理中,红岩社区围绕“减少中间管理环节、缩短管理过程、增大管理幅度、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工作效率”的思路,探索创新推行“构建一个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打造一个便民服务平台、创建一个居民基础信息库、创新一套管理机制”的工作新模式,实现社会管理扁平化。

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实现网格化管理新格局

“我们以300-400户居民为一个网格的基准要求,将社区划分为23个网格,每个网格配备一名网格管理员,全年无休负责信息采集、综合治理、劳动保障、民政服务、计划生育、城市管理等多项工作职责,基本实现了社区信息全收集、矛盾全掌握、服务全方位。”红岩社区党委书记邓建勇说。

在这23个网格员中除了社区干部,大多是退休教师或热心居民。上午10点,记者看到,五六个网格员统一穿着红色背心,胸前别着专用网格员徽章,手持终端机,带着民情笔记本、一本工作日志,准备去自己的网格走楼串户,他们手里的网格管理卡上写着“你的诉求是我服务的宗旨”几个醒目大字。像这样的“串门”,每个网格员每天不得少于一次。

每天下午,所有网格员到社区网格服务工作站进行信息汇总。一周一研判,及时疏理上报社区不能办理的群众诉求和民生事项。同时,网格由社区网格服务工作站和居民共同监督网格员的工作。

“说到底,社区网格员就是居民的‘好保姆’。”社区负责人表示,社区在每个网格显著位置悬挂了网格化信息宣传栏,宣传栏内容包括网格员姓名、责任范围、联系电话、工作制度、工作职责、网格动态。网格员通过走访、收集,逐户建立综合信息档案,使网格员真正成为居民群众的信息员、联络员和服务员,民情得以快速传递,政策能够很快宣传落实。

网格管理是扁平化管理的有效途径。自红岩社区试点推行社区网格化管理以来,实现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网格化全覆盖,形成了社区服务民生新格局。

撤销办事处所有服务职能重新搭建便民服务平台

长期以来,街道办事处作为区级政府的派出机构,在城市的社会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形势的发展,其弊端日益明显。

一是街道职能单一。街道办事处主要承担社会管理职能,而在发挥社会管理职能方面又严重依赖社区一级组织。二是“二传手”作用明显。街道办事处习惯于将大量的服务管理工作简单转嫁到社区,充当“二传手”,且容易造成责权利的不一致。三是管理成本高,服务效率低。街道办事处作为横亘于区级政府与社区之间的“夹心层”,集聚了较多的人、财、物,居民办事还多了一个中间环节和审批程序,既增加了管理成本,又降低了办事效率,造成居民自治职能缺位。

如何才能提高办事效率,提高服务群众的质量和水平?在原本办事处与社区办事服务重叠的前提下,红岩社区大胆尝试,取缔街道办事处的所有服务职能,重新为社区居民搭建了一个便民服务中心,为居民提供“一站式”、“零距离”优质服务,实现了“进一扇门,找一个人,办所有事”的目标。

在服务内容上,红岩社区承接街道办事处所有服务事项,在便民服务中心设置了“劳动保障、民政、计生、司法、综合”5个服务窗口,服务阵容由街道办事处相关服务部门下移人员组成。

手持终端机掌握居民状态为社区稳定创建基础信息库

信息平台是实现社区管理的有效支撑。红岩社区让网格员利用手持终端机对辖区居民的标准地址、实有人员、实有房屋、实有单位进行集中采集、录入;对“两释”人员、“社区矫正”人员、吸毒人员、精神病人等特殊人员,重点场所,重点单位以及民生事项、稳定工作、困难群众“三本台账”等情况进行适时录入,上传到社区网格服务工作站,建立社区居民基础信息数据库,做到底数清、情况明。

中心充分利用社区居民基础信息数据库的信息资源优势,为服务平台5个窗口提供有力信息支撑,打破昔日“一机一网”的旧模式,实现资源共享,窗口操作平台相互贯通,建立社区政务信息新平台,为辖区居民提供快捷服务。

同时,充分利用区网格化服务管理信息平台的功能优势,对社区不能办理的民生事项、群众诉求、矛盾纠纷及社情民意的信息及时上传,通过平台交换、分派,让相关区级职能部门及时知晓,及时办理,及时反馈,大大减少了为社区居民服务的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为上级相关部门对民情、社情的分析、研判、决策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创新社区管理机制保障“扁平化”模式规范运行

扁平化后,红岩社区注重完善机制,理顺体制,突出基层党组织在社区管理工作的“龙头”总揽作用。

在党员管理上,打破党组织只管理辖区居民党员的旧模式,将辖区的行政事业单位、民营企业的党员纳入社区党支部管理,建立“企业+党小组,行业+党小组,楼幢+党小组”的新机制。对辖区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实行双重管理,即:工作时段由机关党组织管理,生活时段由社区党组织管理;居民党员、下岗党员、复转军人党员、未就业大中专毕业党员、退休党员直接接受社区党支部管理。

在人员管理上,社区按照区委“四个下移”(人员、经费、服务、职责)的要求,在不改变经费供给渠道和身份的前提下,社区对街道办事处下移人员定岗、定责、定任务,并实施考核。除此外,还探索对网格员的绩效考核。

在民主决策上,通过完善社区各类规章制度,形成了社区居委会、居民小组、楼栋门院上下贯通、左右联动的自治体系。凡涉及群众性、社会性、公益性的事务,大到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小区整治、棚户区改造,小到居民养鸡养狗、种植花草,都要召开居民听证会,接受群众监督。(记者吴健)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