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

2014-04-08 08:59:21来源:巴中日报编辑:李正勇

一夜好风吹,新花一万枝。

伴随着市委三届八次全会落下帷幕的雄壮《国际歌》旋律,巴中全面深化改革、加快统筹城乡发展的大幕开启。

市委三届八次全会是我市改革与发展史上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就像市委第三次党代会一样,是一个必将载入史册的关键节点和拐点。

全会形成的全面深化改革、加快统筹城乡发展的《决定》,明确了主题和主要任务,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坚持问题导向,从巴中最紧迫、最重要、最现实的改革任务抓起。

让我们把目光投向经开区。

初春时节,巴中经开区一派繁忙。西片城市核心区骨架路网建设现场,上百名工人正在加班加点赶进度。巴中市第一人民医院、巴中棠湖外语实验学校项目建设现场,工人每天不到八点就上班忙碌。一座现代化的宜居新城和产业新城正在崛起,一座大美之城、腾飞之城正在巴城东翼加速形成。

经开区的建设,只是巴中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

巴中的发展,离不开改革,尤其是近几年,巴中能够呈现后发赶超新局面,主要得益于巴中不断强化各个层面的思维创新、不断推进各个领域的发展改革,特别是向市场、向社会放权,大力聚集和激发社会投资创业热情,释放发展活力,创造性地推动发展。

市委三届八次全会的召开,进一步明确了巴中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目标、基本要求和重点任务,开启了巴中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幕,为巴中科学发展加快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市委三届八次全会提出,到2015年,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行政审批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性成果;到2020年,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加快构建以绿色生态经济为特色、以“两地两区一中心”为支撑、以“三区同建”为抓手的秦巴山片区和川东北经济区重要的增长极,推动巴中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单刀直入、勇猛精进:从统筹城乡快速精准切入农村综合改革

农村综合改革的核心是统筹城乡,根本是放活经营权,重点是产权制度改革。

如何认识这一核心?又如何创造有利于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体制机制新优势?三届八次全会指出,要大力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以更优的政策措施,培育农村各类新型市场主体,形成产权交易的需求市场;要大力推动农村资源资本化。配套同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建立健全激励创业机制,搞好投融资体制改革;要优化涉农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机制。千方百计投入均等化的公共服务,可以用市场化的手段,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推动公共服务建设,形成财政投入引导、市场投入主体的公共服务建设机制。

委员们认为,要着力解决农村改革的配套问题,真正建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要发展特色农业、效益农业;要努力破解农村资源变资本难题,大力发展农民专合组织,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专业大户、家庭农场,支持能人创办企业。

市水务局长严敏说,要全力抓好“明晰所有权、搞活经营权、转让使用权”为主要内容的农村水务改革,丰富发展巴中“小农水”经验,积极推进水务资源资本化。

多角度审视、多维度突进:政府既组织、推动改革,又同时“自我革命”

政府是改革的组织者和推动者,必须坚持“自我革命”的勇气和气魄,以政府机构改革为突破,以厘清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为核心,以规范政府职能为保障,优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创新政府、服务政府、效能政府、廉洁政府。

行政体制改革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性改革。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统筹推进行政体制改革更为紧迫和重要。如何更好地规范权力运行和保障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会议指出,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一要深化政府机构改革,二要合力构建政府职能体系,三要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讨论中,有的委员建议,行政体制改革要简政放权和提高政务服务水平。下一个阶段的群教活动和作风整改要放在科级干部和窗口工作人员身上。中小企业创业者在窗口办事时经常遇到“麻烦事”,市政务中心和县区政务中心每天办事的人很多,而给群众办事的恰恰是一些科级干部,有些部门还用聘用人员,办事渠道不畅,群众经常坐冷板凳。

恩阳区区长王清平说,行政体制改革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管好“有形的手”,用好“无形的手”。要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理顺和规范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强化对社会事业、社会治安、生态环境等公共事务的投入、建设和监管职能。

从单向管治转向多元共治:形成党组织+多元力量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加快由“管治”向“共治”转变,由事后处理向源头防范转变,由被动应对向依法治理转变,开启现代社会“共治”新阶段。

社会事业改革创新,是群众最为关注、最能直观体现公平正义程度的改革领域。会议中关于深化社会体制改革的举措,覆盖了从孩子到老人的几乎所有人群,囊括教育、社保、医疗、养老、就业、住房、社会组织培育等诸多方面。会议指出,深化社会治理改革,要进一步完善民生制度安排。树立底线思维,坚持政府“保基本、兜底线”,着力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要坚持厉行法治。共同推进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要强化基层治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各方参与的共治体系,形成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其他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志愿服务组织和群团组织多元力量参与的城乡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格局。

“应以率先启动的教育、卫生领域改革为突破口,进而全面深化社会治理改革。”巴州区委书记张平阳建议。

市民政局长邹仁见认为,要充分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对全市低保对象进行全面清理并委托乡镇审批;要积极推进社区创新管理,明晰社区服务职能,强化社区服务功能;要努力加快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要积极推进行业协会商会组织建设,培育社会组织发展。

软实力硬建设: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建设核心价值观,然后才是改革体制机制和文化惠民

坚持软实力硬建设,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相促进。

文化建设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大力弘扬二十四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红军精神、巴中经验、新时代巴中精神,筑牢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和精神家园。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从哪里入手?《决定》明确了现阶段的三个重点——健全文化管理体制机制。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原则,推动政府部门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完善文化产业发展机制。积极培育具有规模优势的文化企业,大力发展新兴文化业态,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统筹服务设施网络建设,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

来自宣传系统的委员和列席人员表示:文化工作要在推动深化改革、统筹城乡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要深化提升思想引领、宣传发动、舆论引导作用,抓好“全民健身、全民阅读、全民守法”市民素质提升活动,把“文化强市”战略融入深化改革全过程。

共产党人靠人民性掌权、凭先进性吃饭:改革必须在党组织领导下进行,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各级党委是巴中事业发展的领导核心,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始终在党组织的领导下进行。要领导改革、增强执政的自觉性,要自我改革、增强创新的主动性,要深化改革、增强推动发展的坚定性。

如何增强“自觉性、主动性、坚定性”?会议指出,要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自身制度改革。围绕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着力完善各级党委领导体制和决策机制,不断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认真践行“好干部”标准,深入落实《党政干部选拔任用条例》,按“三严三实”的标准要求领导干部,着力构建有效管用、简便易行的选人用人机制。建立改进作风的常态机制。扎实开展群教活动,围绕反对“四风”,逗硬执行“八项规定”。

在讨论发言中,来自组织人事系统的委员和列席人员建议,要坚持德才兼备、选贤任能,真正把那些有锐气、有能力、有担当的干部推到改革一线去担当重任;对有思想境界、工作实绩、敢于担当的,要破格使用;对在改革中闯出新路,创造了成功经验的,要予以重用。

“没有痉挛,历史就不能向前迈进一步”。

改革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特征,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是现今全中国人的使命,是我们巴中人的历史重任,需要勇气和魄力,需要靠大家共同协调完成,坚持不另起炉灶、不脱离实际、不凭空想象、不偏离方向、不甩开群众,让我们深情地拥抱改革、投身改革、参与改革、与改革共进吧……(记者 潘嘉文)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