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花盛开 硕果满枝头

2014-12-09 10:45:51来源:巴中日报编辑:李正勇

寒冬走基层,法治新风扑面而来。

在巴州区枣林镇漩滩村村委会门口,《村规民约》告示牌格外醒目:提倡勤俭节约,反对婚嫁丧葬大操大办;严禁赌博和小偷小摸,反对迷信活动,严禁利用迷信活动造谣惑众、骗取财物;不偷拿国家、集体、他人财物,不损毁机耕道路、排灌渠道等集体公共设施,不乱砍滥伐树木……“通过村民之间的契约来实现村民自治,重构乡村道德、凝聚人心。村民遵法守纪的意识得以加强,群众矛盾纠纷大幅减少。”枣林镇镇长章云福介绍。

党委常委会会前学法、组建法律顾问团、构建司法公开信息平台……近一年来,一大批行之有效的措施办法广泛推开,成为依法治市的亮色。“治蜀兴川重在厉行法治”“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等等,正成为全社会的普遍共识。

推进深度普法 树立法律信仰

全面增强全社会的法治意识,是依法治市的基础和重要内容。

巴中市坚持以“法律七进”活动为抓手,强力推进普法实效,出台了《巴中市关于大力推进深度普法实施意见》《巴中市“法律七进”三年行动方案》《巴中市关于进一步完善谁执法、谁普法工作机制的工作方案》,制定出台“法律七进”工作指导标准,明确推进机制、具体措施和工作要求。

以法治示范创建为载体,强力推进普法实效。在全市创新开展了“一优十佳”示范创建活动,坚持法治与德治两手抓,强力推进普法实效。在全市开展全民守法活动,在提升全市人民思想道德的同时,注入法治内容,让道德与法治共融。在调解中,既尊重道德文化,又运用法律教育群众。在全市开展了万人依法治市知识大竞赛、网上答题大参与活动。扎实开展了全市依法治市集中宣传教育月活动,征订依法治市试卷2.3万余份,组织13万余名机关干部职工、大中专学生及群众参加依法治市网上知识竞赛。通过广泛参与,增强了干部群众的法治观念。

12月4日,全市340个宣讲小分队深入学校、企业、机关、厂矿等一线单位,宣传宪法知识、化解矛盾纠纷,让群众知晓自己的权利与义务、责任与担当。全市300余名法官、检察官向宪法庄严宣誓。

在普法宣传工作中,各地亮点纷呈、特色突出。巴州区开展了一月一主题、女子法律服务队活动;平昌县在青少年学生中开展14岁守法生日典礼、18岁成人仪式暨守法生日典礼、法制手抄报等体验式学法活动;南江县的“五小”普法套餐,恩阳区的“法制早班车”,通江县的“两个赶场(法律赶场、政策赶场)进社区”、经开区的“百名警察进万家”等活动,将法律知识送到千家万户。

推进依法执政依法行政 公正司法

各级党政机关和公职人员是公权力的集中掌控者和具体行使者,各级党政机关和公职人员理应成为依法治市的中坚、依法行权的标杆、公权公用的模范,必须深入推进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公正司法。

在依法执政建设上,巴中市落实了党委(党组)常态学法、任前考法、年终述法“三位一体”的学法用法机制。市委常委会坚持每月一次会前学法,带动全市各级专题学法630余次,建立了党员领导干部和司法公职人员法治档案1240余份。

完善了法律顾问制度,实行了党政共享“大服务”机制,出台《巴中市法律顾问制度实施方案及法律顾问管理办法》,组建了由12名律师组成的法律顾问团,对重大基础性项目合同、重大民生建设等一律进行合法性审查。今年以来,全市法律顾问为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办理法律事务4175件。

在依法行政建设上,巴中市坚持以制度规范为推手加快法治政府建设。制定了《巴中市政府重大决策程序规定》,修订完善了《巴中市人民政府工作规则》,从制度层面严格规范行政程序,做到实体合法、程序合法。以程序规范为重点加强了依法科学决策。把群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作为重大决策的必经程序。以简政放权为抓手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建立了行政责任清单、行政权力目录清单、行政审批项目清单等“三个清单制度”,构建了法律顾问团、行政权力网上运行平台、行政复议委员会、行政效能电子监察系统、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等“五大工作平台”。市级部门行政审批项目由原来的761项减少为现在的97项,5个县(区)行政审批项目由原来的平均500余项减少为现在的平均150余项。在省域行政范围内,巴中市是行政审批事项保留最少的市州之一。

在推进公正司法上,巴中市全面落实审(检、警、狱、所)务公开制度,建立了法院院长、检察长、公安局长、司法局长、监狱长接待日制度,坚持“开门接访”。推行“阳光司法”行动,政法机关成立了纪检监察和案件督查督办室,健全了案件质量评查、错案与违法审判责任追究制度。审判机关建立了审判流程、判决文书、执行信息三大公开平台,实现了人民陪审员倍增计划,从去年的170名增加到今年的286名,全市法院系统判决文书在全省率先公开。检察机关强化刑事立案、侦查、审判、监所四方面的监督,推行重特大案件提前介入、引导侦查、不诉听证等诉讼改革措施。公安机关建立健全执法监督体系。司法行政系统向社会公开司法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标准。

推进社会法治 健全监督体系

录入辖区居民基本信息、开启网格化管理模式是巴州区在创新社会治理中的典型经验。

为进一步推进社会法治,巴中市坚持问题导向,针对社会矛盾多样化、复杂化特点,进一步完善大调解体系,重点在征地拆迁、劳资纠纷、物业管理等14个领域建立40个专业性、行业性调解组织,全市建有各类调解组织2878个,前置“窗口”1712个,劝调员3017名。全面推进城乡社会网格化服务管理,在城市社区、农村村组科学划分网格8760个,选聘网格服务管理员1万余名,实现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巴州区探索出的“五打破五建立”社区扁平化管理模式、南江县矛盾纠纷化解“6+N”联动机制和居民公约“四我”模式、经开区“法律案件集体会诊”机制,开启了社会治理的新篇章。同时,巴中市全面建立健全了自治公约。全市各类机关、学校、村(社区)、企业、事业单位、寺观教堂以及“两新”组织按照“四我”(我制定、我签字、我承诺、我遵守)制度模式,于10月底前建立了具有特色的自治规范,实现了各行各业全覆盖。

为进一步推进权力制约,巴中市建立健全了一系列监督体系。

建立了党内监督制度。各级党委对下级党委依法执政、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主要领导干部遵守宪法法律情况进行常态化监督,市委出台了《关于建立健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的实施意见》和《关于认真贯彻“三严三实”要求进一步加强党员干部教育管理监督的实施意见》。建立了人大监督制度。各级人大综合运用审议报告、执法检查、专题询问、组织人大代表视察等形式,监督依法治市有关工作的落实情况,作出了《关于深入推进依法治市的决议》。建立了民主监督制度。推进协商民主制度化,坚持协商于决策前和决策实施中,市政协利用三个月时间就全市行政执法、阳光司法进行专题协商。

建立了行政监督制度。加强了执法监察、廉政监察、效能监察和财政审计、经济责任审计、政府投资审计,完善了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严格执行行政首长问责制。建立了司法监督制度。加大惩治和预防职务犯罪力度,加强对司法活动的全程监督、动态监督。建立了社会监督制度。建立了受理群众举报投诉制度和网络监督机制,及时处理对群众来信和媒体反映。市纪委、监察局出台了《关于建立依法治市工作问责制度的实施方案》,先后4次对全市依法治理工作进行专项督查,对工作落实不力的1个县通报批评,责令12个单位限期整改,对2个工作推进缓慢的部门负责人进行约谈,1名领导干部被问责。12月3日,市纪委、市依法治市办、市电视台以全媒直播方式开展以依法治市为主题的“法治阳光行动”,曝光3大类13个问题,在全市形成了不愿违法、不能违法、不敢违法的法治良序。(记者 潘嘉文)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