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赵陈
近日,通江县人大常委会积极开展万名干部下基层活动,驻村工作队和30余名机关干部职工组成7个小组,分别走进联系村杨柏乡双凤垭村的7个社,开展惠农政策大宣讲、民情大调查等活动。活动中人大干部和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共商发展大计,架起了干群连心桥。
农家院坝话发展
4月10日,夜晚刚刚拉开了序幕,双凤垭村一社和五社的村民们从忙活了一天的田间地头回到家里。吃过晚饭,又打着电筒匆匆来到五社大院里,这天晚上,县人大机关干部及驻村工作队和村干部一起,召集村民召开院户会。
会议开始前,驻村工作队和村民们一起观看“四项宣讲”影碟。观看完毕,村主任和驻村工作队员分别为村民们讲起了春玉米生产的技术要点和注意事项,对于刚刚栽下的23000株花椒苗,提醒村民们不忘天天浇水,对如何提高花椒苗栽植成活率,明确了具体管护责任。
“你们对村里的发展有什么愿望和要求?”村民们纷纷发言:“我们这条村道路是最早修通的,现在却成了全乡最烂的路,希望修条水泥路。”“我们村病险塘库有点多,希望上级整治整治。”……听取了村民的意见和建议,驻村工作队详细讲解了村里的发展规划、帮扶措施等。
4月15日至16日,县人大机关驻村工作队和30余名机关干部职工组成7个小组,再次走进联系村杨柏乡双凤垭村的7个社,通过召开院户会、走访村民等方式,开展惠农政策大宣讲、民情大调研等活动。
“有了县人大的政策、技术帮扶,我们的庄稼一定会获得大丰收,我们的腰包一定会鼓起来。”村民们深有感触。
田间地头访民情
“机关小分队负责的村民小组发展如何?”“村民有哪些矛盾还未化解?”村民们的所思所想所愿牵动着驻村干部的心。4月10日至17日,县人大机关干部职工纷纷下到双凤垭村的农家院户,走进田间地头,帮助解决具体问题。
六社村民李仙武是人大办公室副主任王文联系的贫困户,他一家四口人,其中有三人都是智障,尽管党和政府给予了关怀,人大机关给予了扶助,但家中仍十分困难。王文了解实情后,当场自掏腰包给他现金,帮助他家购买仔猪、小鸡喂养。
14日,人大机关驻村工作队员步行来到六社作坊沟和五社刘家垸。村民们看到县里的干部来了,纷纷放下手中忙碌的活计,和驻村干部拉家常,“我们这里路不通,虽然山地广、草场多,但东西都拉不出去,卖猪要靠几个壮劳力抬。”“我家住房是二三十年前的土坯房,墙上的裂缝很多,希望得到改造。”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纷纷反映情况。驻村工作队员认真作好记录,并向他们讲村里的发展规划:“通村水泥路正在规划并组织实施……”
短短几天时间,县人大机关驻村工作队和30余名机关干部职工走遍了全村农户,后续的各项帮扶走访活动仍在进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