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老人想给5万余册书籍找个家

2016-11-22 08:40:08来源:四川日报编辑:高启龙

    巴中恩阳镇,农民陈光伟的光伟图书馆曾是一个鼎鼎有名的地方。因为这家图书馆的数万册图书,除了由70岁的老人陈光伟自掏腰包购买,就是他在收荒的十几年间淘的宝。免费借阅一开就是十几年,随着年岁渐长,老人再也没有精力照看他的这些宝贝。渐涨的房租让他也无力承担,图书馆于两年前无奈关门。
    11月21日,陈光伟发出呼吁:希望包括四川省图书馆在内的公立图书馆能够接收他的藏书。为此,他愿意把多年收集的1000余册珍贵的清代典籍全部免费捐出。
□本报记者 吴晓铃
农民图书馆远近闻名
    在恩阳镇上,很多人都知道陈光伟。他在镇边上开了一个废品收购站,把3间门面房的一间拿来开了一个免费借阅的图书馆,一坚持就是近20年。“如果我们没知识,当个农民连啥时候播种都不晓得。”上世纪80年代,陈光伟开始当收荒匠以来,最喜欢在收购的废品里淘书看。渐渐地,陈光伟留下来的书越来越多,也就生出了办图书馆的想法。
    从1997年图书馆开张至今,陈光伟除了从废品中淘书,还自掏腰包30多万元买下各种书籍,藏书已有5万余册,被他分门别类装满了图书馆和儿子家的几十个书柜。这些图书有的看上去颇有些陈旧,但陈光伟认为书虽然有点旧,但里面的知识没有打折。
    这些年,他的图书馆成为很多附近学生最爱去的地方。有的受惠学生走出大巴山后,也曾为图书馆购过新书,有感于他开办免费图书馆的事迹,很多外地企业和个人都曾为图书馆捐过图书。
捐出所有清代书籍
    陈光伟如今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随着年龄越来越大,他已经没有更多精力打理这些图书了。尤其是2014年,无力承担渐涨的房租,图书馆无奈关门。最近两年,陈光伟请孙子给他的图书全部做了电子目录,其中最珍贵的清代图书,整理出了1000多册。陈光伟说,“这些老书真的太珍贵了,只要有地方能够保存,我就愿意全部免费捐献。”
    据陈光伟介绍,这些清代图书内容涉及方方面面。既有《大清律例》中的部分,也有《切总伤寒》等医疗典籍;既有《古文观止》《四书集注》等传统经典,也有清代文人所著的《古唐诗合解》;既有《御撰资治通鉴》,也有给小孩看的《新增幼学故事琼林》。其中,仅《康熙字典》就有几个版本,有康熙五十五年御制、按十二个时辰划分的合订本,也有道光七年奉旨重刊的《康熙字典》共40册。
    令人唏嘘的是,很多书淘来的时候都相当破烂,陈光伟自己不断探索,对它们进行了修复。而这些老书也并非没有价值:当年央视《鉴宝》到巴中,陈光伟的一本《康熙字典》,就被认为“至少价值6万元”。
    “它们是我的心血,我一本都舍不得卖。”陈光伟说,他多次拒绝藏家收购自己的老书,“我希望图书还是能够被更多的人看到,所以最想捐给四川省图书馆。”据悉,陈光伟已与省图取得联系,争取将符合捐赠条件的书籍全部捐出。其他如医药类的书籍,也希望有别的公共图书馆能够接受。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