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巴中消息(记者 朱荣杰)“力争‘十三五’末,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00亿元、翻一番,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80亿元、翻一番,城镇居民入均可支配收入达40300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900元,分别接近翻一番。”11月26日,巴中市第四次党代会上,冯键同志代表中国共产党巴中市第三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这一组数据正是巴中未来五年要实现的目标。
南江光雾山
报告指出,巴中是经济欠发达区域,也是绿色资源欠开发区域,境内生物多样、美景多彩、文化多元,空气富氧、食品富硒、资源富饶,加快把绿色资源优势转化为绿色发展优势,必须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为此,巴中将“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紧紧围绕绿色生态这一核心创新创造,按照全域全景全产业链、生产生活生态相融的发展路径,把守住好山、好水、好空气作为发展的‘生命线’”,把巴中全域作为大景区大园区规划,坚持绿色农业、新型工业、生态旅游“三产融合”,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围绕大农业,发展大工业、推动大旅游、走向大市场,构建生态有机的绿色农业体系、低碳循环的新型工业体系、集约高效的现代服务业体系,提升巴中绿色产业群、产品群竞争力。
平昌乡村旅游节
报告指出,未来五年,巴中将大力发展交通、农业、工业、文旅行业 ,建成以“148”为骨架的“空铁公”立体交通体系;建成一批万亩绿色农业带,打造全国知名绿色有机农产品品牌,构建完备的从田间到餐桌的巴中绿色有机食品生产供应链,形成产品生态化、产业园区化、农业信息化、经营资本化的发展格局,建成全国知名绿色有机农产品供应基地;围绕四大成长型产业,构建绿色生态工业体系,培育机械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食品饮料百亿产业集群,形成新兴产业引领、主导产业支撑、生产性服务业助推的发展新格局,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35%以上。米仓古道纳入蜀道成功申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建成红色文化历史名城,创建光雾山等3个国家5A级景区、光雾山·诺水河世界地质公园、诺水河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建成光雾山国家级野生动物园、国际生态旅游和森林康养目的地,文旅产业对GDP贡献率达20%以上。
巴州区化湖
报告指出,全面完成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目标任务,建成全国精准脱贫示范区,到2020年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任务,区域整体贫困向同步全面小康跨越。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是:建设“五彩巴中”,推动“五大跨越”,初步形成以绿色生态为核心竞争力的新兴增长极。力争“十三五”末,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00亿元、翻一番,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80亿元、翻一番,城镇居民入均可支配收入达40300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900元,分别接近翻一番。
恩阳古镇
报告指出,脱贫攻坚是建设“五彩巴中”、实现全面小康的底基,必须以脱贫攻坚为统揽,围绕“一本账、两不愁、三保障、四个好”目标措施,聚焦“五个一批”“六个精准”,坚持“双七有”标准,工怍向脱贫攻坚聚力、资源向脱贫攻坚聚集、力量向脱贫攻坚聚合,坚决打赢脱贫攻坚决胜战。2017年巴州区、恩阳区脱贫,2018年南江县、平昌县脱贫,2019年通江县脱贫,贫困村全部销号,建卡贫困户越过扶贫标准线,贫困发生率控制在3%以内。
通江诺水河溶洞
报告指出,坚持以更新的发展理念、更快的发展速度、更好的发展质量,建设“五彩巴中”,推进“五大跨越”,实现全面小康。科学布局全域开发,山区突出涵养和生态养殖;丘陵区突出发展全产业链特色优势产业;城镇及近郊区突出宜居宜业的功能聚集。建成通畅高效的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建成覆盖全域的综合水利系统;建成稳定共享的能源信息网络;建成宜居宜业的绿色城镇体系;建成全域绿色的生态环境屏障,加快城乡一体建设。培育绿色产业;打造绿色品牌;强化要素保障,做大做强绿色生态产业。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持续扩大对外开放,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创新。强化民生保障,健全民主法制创新社会管理,涵养巴中人文精神,营造共建共享的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