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交通建设取得长足发展,为同步全面小康打下坚实基础。
5月18日,巴中市南江县桥亭乡,巍峨的九龙山下,一座可以有效避免巴中旱涝,并解决近100万人安全饮水的重大水利工程——红鱼洞水库,在深山沟壑中正如火如荼地建设。同一天,恩阳区兴隆场乡的巴中恩阳机场建设现场,挖掘机、运输车往来穿梭,工人们干得热火朝天。建成后,将可从巴中飞往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地。一月一个景,一年大变样。每一座水利工程,每一个重大交通项目,每一根延伸的电网线路……随着基础设施建设的跨越式发展,如今的“五彩巴中”,铺设空中路,天堑变通途,偏远落后面貌已经改观。瓶颈制约得到有效缓解,经济社会建设注入新的活力,城乡群众生活条件有效改善。仅过去一年,巴中全市就有215个贫困村、9.1万贫困人口如期脱贫。首战首胜,更要再战再胜。今年来,巴中聚全市之力、汇全市之智,使出“绣花功夫”,用改革的思路、创新的举措,破解发展和脱贫攻坚难题,确保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罗福荣 王兴元 沈永良(图片由巴中市委宣传部提供)
夯实基础 “五彩巴中”山不再高路不再远
“四周都是山,到最近的场镇,要走3个小时。”回忆往昔,平昌县青凤镇枫香村村民何元琼感叹“路难行”。
何元琼的话道出了几年前巴中的无奈。交通不畅,制约着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宁愿苦战,不愿苦熬。斗转星移,时间回到现在,巴中的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已发生大变化!
“如今出门就是路,抬腿就上车,这条路修得好!”何元琼称赞的是两年前修通的柳朱公路。这条路起于该县石垭乡柳树店,止于邱家镇朱家湾,总长近10公里,是当地连通巴达高速的快捷通道。
如今,再翻开巴中的交通网络图,一条条纵横交错的通道在图上穿梭。截至目前,巴中已开通和在建的有8条高速公路;巴中到南充的铁路通过初步设计,有望明年开工;巴陕高速预计今年年底全线贯通;巴万高速建设正在加速推进,巴中整个立体交通框架基本完成。
5月17日,走进南江县八庙乡普照寺村里,崭新的变压器、笔直的电线杆、整齐划一的供电线路同一排排新建的村舍交相辉映,平整洁净的墙面上张贴着安全用电知识和文明风尚宣传标语,呈现出一幅美丽和谐的新农村画卷。
“小水电,木电杆,皮带拉不转,蒸饭蒸半天”。曾经,这是普照寺村电网的真实写照。为解决农村供电“低电压”及老旧设备存在隐患等突出问题,国网巴中供电公司将农网改造工程列为工作的重中之重,紧锣密鼓推进。仅去年,巴中全市累计完成电力投资6.2亿元,完成了134眼机井通电、30个中心村电网改造升级、166个行政村改造建设,解决了41992户13万余人的“低电压”用电问题。现在,普照寺村聚居点里,村民们的生产、生活用电再也不是愁事。
除了交通、电力建设,“五彩巴中”的变化还有很多,百姓出行更便捷、用水更安全。此外,红鱼洞水库、黄石盘水库等一批重大项目都在加快建设中。基础设施体系不断完善,为同步全面小康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苦干实干 下“绣花功夫”实施精准扶贫
脱贫攻坚越往后,难度越大。对巴中来说,基础设施等短板不断改善的同时,还要继续苦干实干,分秒必争。今年要确保巴州区和恩阳区“摘帽”、215个贫困村退出、9.3万人脱贫,是巴中立下的“军令状”,作出的庄严承诺。
下“绣花功夫”精准脱贫。巴中大力实施精准扶贫,力争绣出全面小康的绚丽花朵。
巴中市压实帮扶责任,完善“五个一”帮扶力量责任体系,选派3654名党员干部组建脱产驻村帮扶工作队,对口帮扶699个贫困村,动员56737名党员干部结对帮扶12.8万贫困户。在此基础上,针对致贫“病灶”精准制定帮扶措施,严格帮扶考核,确保每名驻村队员人在心在、履职尽责、帮出实效。过去5年,巴中贫困发生率下降14个百分点,降到7.65%。
“住了两天医院,花费还不足百元。”不久前,刚出院的恩阳区柳林镇凤鸣桠村村民周建康感叹,1080元的住院费,结算时个人只支付了几十元。在巴中市的贫困群众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不在少数,如今他们都可以像周建康一样享受先诊疗后付费的政策。
据悉,巴中对贫困患者市域内住院负担实行定量控制,病人出院时只需结清个人应负担的不超10%医疗费用,其余费用由医疗机构向医疗扶助基金归集单位申报,实行资金预拨、按月结算。
让贫困户看得上病、看得起病、治得好病,巴中市出台《医疗救助实施办法》,贫困户医疗总费用支付不超过10%。过去一年,巴中免费诊疗11.2万人次,基本治愈1.4万人,全市因病致贫家庭减少至6.58万户,同比减少18.77%。
医疗扶贫是巴中用改革的思路、创新的举措,破解发展和脱贫攻坚难题的缩影。面对革命老区、秦巴山区、贫困地区“三区叠加”的市情,围绕“一二三四”目标,聚焦“五个一批”“六个精准”,坚持“双七有”标准,巴中的探索还有不少:
——建立贫困户月收支明细“一本账”。帮扶轨迹清晰呈现、帮扶措施精准落地、脱贫验收有依有据。
——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按照“不超标、不豪华、不闲置”的“三不”标准,帮助贫困群众住上安全房。
——在省域范围跨市流转使用存量增减挂钩指标,盘活土地资源,资金全部用于脱贫攻坚。
——创新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破解贫困山区脱贫资金短缺瓶颈……
巴中市恩阳区上八庙镇来凤村的杨永祥曾是大伙眼中“老大难”的贫困户,妻子患病多年,一家人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帮扶干部多次来我家,了解具体情况,劝我不要灰心,还给了我很多照顾。”杨永祥说,帮扶干部帮他贷款5万元办养牛场,他终于在去年底脱贫。
立足长远脱贫路上不落下一户一人
走村入户谈心、商量下一步发展计划、为贫困户送鸡苗…… 5月11日,平昌县供销社的帮扶干部来到岳家镇板桥村,开展“有建档立卡贫困户的非贫困村”帮扶工作。“前两年,看到周边贫困村发展那么快,大伙儿很眼馋。现在好了,帮扶干部也来到村里,与村民们商量谋划,我们有信心把村子发展好!”板桥村村民林巧喜形于色。
近日,巴中市印发《关于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的非贫困村全覆盖选派帮扶力量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进一步加强非贫困村帮扶力量,扎实推进全市脱贫攻坚工作,形成脱贫整体联动工作合力,确保打赢脱贫攻坚战不落下一户一人。
《通知》要求,对贫困户超过20户的1052个非贫困村全覆盖选派1名“第一书记”、1个农业技术巡回服务小组,同时为每户贫困户落实1名结对帮扶责任人;对贫困户在20户及以下的非贫困村,为每户贫困户落实1名结对帮扶责任人,确保非贫困村贫困户帮扶工作全覆盖。全面实现了帮扶力量,4月底全部选派到位,5月上旬进村入户开展工作。
据悉,今年,巴中市还将调整充实“五个一”+“1”帮扶力量,在脱贫不脱钩的前提下,帮扶力量向就近非贫困村倾斜,每名党员干部再帮扶1至2户“插花”贫困户,确保贫困户与党员干部双向全覆盖。对因灾、因病造成临时性特殊困难的非贫困户和已脱贫户,综合采取民政救济、大病救助、社会帮扶等办法,给予特殊应急性扶持,努力确保不因灾、因病致贫或返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