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下足“绣花”功夫 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

2018-03-12 17:54:19来源:四川日报编辑:高启龙

    2月24日,海拔3800米的阿坝州小金县美兴镇大坝口山顶,一排排太阳能光伏板闪闪发亮。在小金县发展改革经信局副局长童剑眼里,“阳光经济”是当地脱贫致富的法宝。
  巴中市恩阳区下八庙镇钱库村按照“宜散则散、宜聚则聚、相对集中、错落有致”的原则,通过实施土地增减挂钩项目、易地扶贫搬迁建设新居106户。同时,大力推动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探索建立农户返租、效益分成的利益联结机制。截至目前,全村栽植猕猴桃1500多亩、丹参300多亩,丰果期每亩可给农户带来增收6000元。
  舟循川则游速,人顺路则不迷。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新时期脱贫攻坚的基本方略。“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全过程都要精准,有的需要下一番‘绣花’功夫。”牢记去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四川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指示,四川将“精准”视为脱贫攻坚的核心关键词和生命线。每一个脱贫百姓身后,都有精准细密的工作。
  5年来,四川全面严格落实扶贫对象、项目安排、资金使用、措施到户、因村派人、脱贫成效等“六个精准”,推进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移民搬迁安置一批、低保政策兜底一批、医疗救助扶持一批、灾后重建帮扶一批等“五个一批”行动计划,为每个贫困户量身开出脱贫“药方”,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
  精准滴灌需要精准聚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确保把真正的贫困人口弄清楚,把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致贫原因等搞清楚,以便做到因户施策、因人施策。锁定贫困地区。在全省183个县市区中聚焦“四大片区”的88个县,继而再集中向深度贫困地区的45个县发力,深度贫困县中又聚焦422个深度贫困乡镇、2126个深度贫困村。瞄准致贫原因。通江县杨柏乡双凤垭村贫困户张定元从低矮土坯房搬进小楼;30米外,63岁的特困户付圣文住进政府建起的农村廉租房;张定元靠3万元扶贫小额信贷种起花椒;付圣文则靠打扫卫生领工资。即便是左右邻居也有不同政策,奔的却是同一条小康路。
  精准滴灌需要精准部署。“省负总责,就是要做到承上启下,把党中央大政方针转化为实施方案,促进工作落地”,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的嘱托。四川选派4.3万名驻村干部、1.4万个帮扶单位驻扎贫困村,“五个一”帮扶机制(每个贫困村有1名责任领导、1个帮扶单位、1名第一书记、1个驻村工作组、1名驻村农技员)贫困村全覆盖;统筹整合使用涉农资金试点去年扩大到全部贫困县,“多个渠道引水、一个龙头放水”的扶贫投入新格局正在四川贫困山乡加速形成。
  精准滴灌需要精准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叮嘱四川:“建档立卡要继续完善,精准施策要深入推进,扎实做好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就业扶贫、危房改造、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生态扶贫等重点工作。”5年间,四川脱贫攻坚令牌,一道比一道发得紧、下得急,加速构建起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政策、制度和工作体系。
  精准滴灌需要精准借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扶贫开发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要动员和凝聚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在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精准出力之外,如何精准引燃日益高涨的社会力量这个脱贫攻坚“核动力”,四川创新不断——率先探索省内对口帮扶新机制,7市35县市区与45个深贫区贫困县专班对接。
  四川好医生攀西药业集团带领“穷亲戚”火灯村在布拖县率先种附子,贫困群众户均增收2200元。“附子成‘富’子!”这是公司董事长耿福能最想向习近平总书记汇报的喜讯。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上,脱贫攻坚的决战决胜中,需要扎实推进、精准施策,更需要推陈出新、创新突破。
  创新要素投入保障,让资金更活。四川在全国首创教育、卫生、产业、扶贫小额信贷分险“四项基金”,解决帮扶办法穷尽后仍存在的政策“死角”的难题;将涉农资金整合使用范围扩大到所有贫困县。乐山市马边县与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签订全国首单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省流转协议,探索深度贫困地区资金筹措新模式。
  创新工作推进方法,让效率更高。2017年,四川在全国率先启动脱贫攻坚资料“删繁就简”行动,为基层干部减负。从资料堆里解放出来的南充市嘉陵区双桂镇蒋家沟村第一书记任春倍感轻松:“平均每户资料‘瘦’了八成!”
  从今年起,四川省市两级对县级及以下考核每年不超过2次,市级及以下未经省里批准不得开展第三方评估。
  创新分类帮扶机制,让合力更大。针对非贫困村的贫困户帮扶问题,四川明确向有20户以上贫困户的非贫困村落实“三个一”帮扶机制,着力解决“插花式”贫困难题。贫困村之外,乡镇也有帮扶“领头雁”。四川安排422名干部“出
  征”挂任深度贫困乡镇党委副书记,覆盖全省深度贫困乡镇,高校、医院、国有企业等也全面参与深度贫困县定点扶贫工作。
  创新内生动力激发机制,让成效更显。“坚持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春节后,阿坝州红原县瓦切镇日干村第一书记熊华明确定了今年一件大事,“3月中下旬给贫困户评星”。红原县根据日常表现给贫困户打星评级,评级越高奖励越多。去年获“五星评级”的贫困户郭木秋已经摩拳擦掌:“今年扩大了养殖规模,再评个高分!”
  市州竞相探索破解精神贫困的“药方”——宜宾市屏山县推行“歇帮”机制,脱贫不积极的,暂停帮扶3到6个月;巴中市通江县试点“增量奖补”法,产业发展好的,才能拿到奖励,否则免谈。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面对绝对贫困这个“老对手”,川人继续发扬“敢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蹚出一条独具特色的脱贫攻坚之路。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