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报观察记者 史晓露
6月24日,记者从巴中市人社局获悉,近年来,巴中市通过多种方式促进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截至目前,23万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贫困家庭劳动力通过不同方式全部转移就业,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年增收1.3万元,人均年增收3600元,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贫困家庭实现稳定脱贫。
提升本地企业、生产经营主体就业吸纳能力,促进贫困劳动力就近转移就业。巴中以实施“回引创业工程”为抓手,将每个贫困村回引1个100万以上的产业项目纳入政府综合目标考核,引导产业落户贫困村,优先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并开展技能培训、岗前培训、员工提升培训等定向培训,将贫困劳动力培养成产业工人。2018年以来,引导扶持返乡创业3234人,创办各类经营实体652个,其中落户贫困村实体170个,吸纳贫困劳动力就近转移就业2568人次。
鼓励动员市内各类劳动密集型、商贸服务型企业及各种所有制经济实体,农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村电商等各类生产经营主体优先吸纳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6200人次,兑现补贴资金53万元。
积极引进就业扶贫车间、创新培育就业扶贫家庭工坊促进灵活居家就业。巴中依托各地商会、驻外机构引进用工条件低、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进驻乡镇、贫困村创办分厂和加工厂(车间),采取招聘贫困劳动力集中上班和将原料分发到农户加工相结合的方式建设就业扶贫车间。截至目前,建成就业扶贫车间17个,实现贫困劳动力就业295人。此外,组织贫困劳动力结合地方产业特色、庭院经济、手工技艺等资源要素优势发展家庭工坊,成功打造就业扶贫家庭工坊153个,吸纳贫困劳动力居家灵活就业519人。
巴中是劳务输出大市,全市有100多万人在外务工。为此,巴中市多渠道开辟贫困劳动力域外转移就业通道。
通过贫困村信息栏每月发布、“村村通”定时播报、手机短信精准推送相结合的方式,巴中先后为贫困劳动力推送岗位信息18万余条。同时,大力举办乡镇、贫困村小微招聘会,实现贫困劳动力零成本参加招聘会。近年来,举办小微招聘会562场次,贫困劳动力现场达成意向协议2351人。此外,还通过QQ视频、微信群等开展远程视频招聘217场次,服务贫困劳动力1359人次,其中137人实现成功转移就业,进一步提高了职介服务效率。
依托东西部扶贫劳务协作机制,巴中加强与浙江丽水市及对口区县的劳务合作。近年来,两地组织举办东西部扶贫专场招聘会23场次,现场达成意向协议1563人,有组织成功输送劳动力468人,其中贫困劳动力113人。
巴中还先后在巴中籍民工相对集中的北京、上海、广州、西安等城市建立56个域外劳务基地联络处,在巴中民工相对集中的行业和公司建立了104个农民工服务站,形成覆盖全国、辐射各地的域外劳务服务网络。近年来,通过域外劳务基地联络处和农民工服务站输出劳动力1.35万人,其中贫困劳动力30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