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乘法效应,巴中多点发力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

2021-04-08 16:09:45来源:四川在线编辑:高启龙

川观新闻记者 钟帆

4月6日,王庭高忙活一下午,洒完了最后一批谷种,“这里有22个品种,再有一个月,秧苗长成,就能移栽插秧了。”王庭高是巴中市恩阳区万寿养生谷景区稻田的管理员,负责水稻的种植管护,从这里出产的优质大米最高能卖到15元一斤。去年临近的观音庵村并入万寿村,随着耕地面积的增加,今年万寿村计划将优质水稻的种面扩大至上千亩。

恩阳区下八庙镇万寿村的一处水稻育苗基地

观音庵村和万寿村的合并,只是巴中市推进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前半篇”文章成效的一个缩影。通过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全市乡镇(街道)由改革前200个减至139个;通过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全市建制村由改革前2177个减至1316个。

在巴中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看来,本轮改革改变了乡村建制“多、小、散、弱”的局面,优化了资源要素配置,重塑了乡村经济和治理版图,加强了农村基层政权和基层组织建设。那么,巴中下一步将如何提质增效,催生化学反应,发力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

盘活闲置资产

每年可减少村级公务运行经费6500万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4月7日下午,在南江县公山镇流坝党群服务中心3楼书法室,75岁的退休教师王敬方写下一幅《山居秋暝》,仔细端详一番后,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平昌县金宝街道六门社区便民服务点

去年,流坝乡整体划转到公山镇后,为了盘活被撤镇村资源资产,公山镇对原流坝乡政府大楼进行改造,成了如今的党群服务中心。在这里,除了便民服务站、调解室、会议室和多种类型的群众活动阵地外,最引人注目的当属4楼的文化馆,“按照当地文化特色,我们以塑像的形式还原了㸑坛戏里人物过刀桥、过火石的场景,还有巴山婚俗、米仓古道巴山背二哥的故事。”据公山镇副镇长魏薪妮介绍。

改革以来,南江县各乡镇在盘活、处置镇村资源方面做出大量探索。对距离乡镇较近的合并村闲置房屋资产,通过协调处理,调剂给新成立的社区、村委会作为办公用房;对地理条件较好、交通便利的村级闲置资产,用于发展乡村旅游、特色农业产业等;部分村合并后,对闲置资产是相对边远、处置难度大的房屋,即改作便民服务代办点、养老院、日间照料中心等。“比如光雾山镇并入桃源村的原谯家河村,部分闲置村活动室出租给了旅游公司,通过收取租金实现了公有资产使用最优化和村集体经济增收。”巴中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村级建制调整改革以来,巴中市二合一的村共619个,三合一的村131个,四合一的村7个,并入社区的村104个。着力解决农村基础设施“利用率低、重复建设”、公共服务资源“闲置浪费和供给不足”以及村级经费“撒胡椒面”的问题,推动财力、基础设施、产业等要素资源统筹整合、深度融合,随着村级建制个数和村干部职数减少,初步测算,每年可减少村级公务运行经费6500万、干部报酬补贴2900万。

赋能特色产业

将优选25个镇作为市级中心镇试点培育

4月6日,才到星期二,马怀全就接到了旅行社的订餐电话,“他们周末要来个80人旅行团,预定了8桌柴火鸡。”

马怀全是原观音庵村的村民。依托万寿湖景区打造,在外务工多年的他于2014年返乡办起了农家乐。随着万寿养生谷AAAA级旅游景区的建成,他家的生意越来越火。如今,马怀全的农家乐已整体迁往游客接待中心,在特色餐饮的基础上,新增了住宿功能,“去年一年,店里的毛收入大概五六十万元!”

平昌县江口街道临江社区便民服务代办点

在马怀全看来,观音庵村并入万寿村,对于原观音庵村的乡亲们来说,又迎来了一次发展的好机会,“通过土地整合流转,村里引进了专门的农业公司,发展优质粮油;现在全村幅员面积扩大了,也有利于景区连片开发,我们开农家乐也越来越有信心。”

改革之后,伴随着镇村空间的扩大,产业发展框架也拉开了。以南江县的光雾山镇为例,临近的寨坡乡与之合并,形成了现在幅员面积595.24平方公里的光雾山镇,“原寨坡乡用来开发一些旅游配套设施,目前备受关注的光雾和谷森林康养项目就是在原寨坡乡政府附近打造的。”据巴中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以此次改革为契机,巴中共建成500亩以上特色产业村236个、文化村52个、旅游和康养村63个,实现了每个乡镇不少于1个内生动力足、带动能力强的中心村。

为巩固深化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成果,夯实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底部基础,日前巴中市印发了《关于加快中心镇改革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全市将优选25个镇(不含城关镇)作为市级中心镇试点培育,培育城市卫星镇6个、城乡融合发展示范镇8个、新型绿色低碳镇11个。到2025年,创建市级中心镇12个,争创省级百强中心镇5个。

提升服务效能

已撤并的861个村全覆盖设置便民服务点

“我家农村有个亲戚,最近生病住院了,这笔钱能不能报销?”4月6日下午,在平昌县金宝街道六门社区便民服务点,8社居民田英特地前来咨询相关农村医保政策。

去年5月底,六门社区整体并入金宝街道。为确保群众办事不受影响,金宝街道特地在六门社区设置了便民服务点,“我们这里一枚印章管审批,可以处理139个政务服务事项,居民不用专门跑到金宝街道办理。”据六门社区便民服务中心主任易毅介绍,该便民服务点的公章相当于金宝街道的2号行政审批章,专为六门社区的居民服务。

在平昌县近郊的江口街道临江社区,群众办事“最后一公里”解决得更加彻底。这里不仅设置了便民服务代办点,还针对出行不方便的的居民,组织了红色轻骑代办队,提供上门服务。临江社区党支部书记、红色轻骑代办队队长杜学翻出的一张纪实表上显示,2月8日当天,他和一名同事就曾帮助过辖区居民邓明举代运米、面、调料等年货。改革以来,平昌县以党建为引领,以基层治理为抓手,共建成了393个“红色轻骑代办队”。

在大巴山的另一头,为破解改革后服务对象增加、治理半径扩大、利益诉求多元等问题,通江县也在各村各聚居点设置了418个代办服务点。据该县兴隆镇党委副书记田丰介绍,全镇17个代办点已先后为村民代办政务服务、快递接送、农产品外销等各类事项420余件。

截至目前,巴中市在新设的562个村规范设置便民服务室,在已撤并的861个村原村委会驻地全覆盖设置了便民服务点。“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完善便民服务工作,全力保障改革后‘服务不打烊’。”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