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高速看巴中5年| ③平昌:“交通网”越织越密“发展路”越走越畅

2021-11-08 12:15:32来源:川观新闻编辑:徐浩程

巴中观察 马小米 施皓文 川观新闻记者 钟帆

近年来,平昌县着眼“外畅、内联、惠民”,全力推进交通强县建设,全域构建“一航一铁四高九干”综合立体交通新格局;截至目前已建、在建和规划的高速公路4条、全县道路里程达8000多公里。

自巴中城区驱车由恩广高速前往平昌,沿途便可感受,一条条公路,一座座桥梁,构筑起四通八达的“交通网”,连接的不仅仅是的山川大地,更是平昌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机遇。

路畅天地阔企业来了“平昌造”走向全国餐桌

11月3日凌晨4点,30余辆满载着新鲜牛肉、土豆、胡萝卜的冷链车陆续从平昌县经开区麦金地中央厨房产业园内驶出,中午12点,这些食材将被端上全县28个乡镇84所中小学师生的餐桌上。

据了解,麦金地中央厨房项目为2021年平昌县招商引资项目,投资金额达3.2亿元,而作为一个在全国拥有和在筹建近300家中央厨房的龙头企业,麦金地为何选择落子平昌?

麦金地(平昌)中央厨房产业园负责人刘文杰表示,内畅外联的交通脉络是关键因素。

“平昌位于达州、广元的中心,有高速和火车站,距离恩阳和达州两个机场都只有80多公里,十分便捷。”刘文杰表示,该项目将形成以平昌为中心,辐射“广巴达”区域的农副产品产供销体系,届时用餐人次可达约300万,实现年营业额约16.9亿元。

自9月1日正式投入运营以来,该产业园正以其较强的辐射能力、带动能力,不断为平昌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今年8月,麦金地“中央厨房”与平昌盛发农业投资有限公司正式签订蔬菜种植订单采购协议,在项目周边10个乡镇规划了原料供应基地1万亩,集中种植萝卜、白菜等果蔬品种,每年可稳定增加农民收入1200万元,解决1500多人就业问题。

上月底,5吨平昌青花椒依托麦金地为销售渠道,以50元/斤的好价格被端上了全国各地的餐桌。

“平昌的野山鸡、风干鱼、火锅料、豆干、面条.......这些高品质且原生态的‘平昌造’,都将通过我们的平台,销往全国各地。”刘文杰说。

路通产业兴村子火了 村民鼓起袋子当白领

11月4日一早,平昌县秦巴云顶茶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蔡方儒的电话来个不停,今年5月,公司推出了“一亩私享茶园”销售模式颇受欢迎,客户一年缴纳19800元,即可认购一亩茶园。

2014年,返乡创业的蔡方儒在平昌县三十二梁镇种起了茶叶,7年时光飞逝,他的茶园已发展至1600余亩,还设有3条加工线,年销售额近500万元。作为本地人的蔡方儒,也见证了三十二梁一改穷困潦倒,依托良好生态优势、大力发展茶叶产业,成为远近闻名的AAAA级旅游景区的发展历程。

2018年11月22日,三十二梁旅游环线正式通车,这个紧邻巴达高速青凤互通口,距离平昌县城20公里的旅游景区迎来了一波又一波游客。

“可以穿着采茶人服装,体验采茶乐趣,欣赏田园风光,品尝农家美食。”据三十二梁风景区管委会主任杨海波介绍,今年3月,他们同蔡方儒共同商议,推出了“春茶采摘旅行季”,接待游客4万多人,带动实现旅游收入200余万元。

产村相融、茶旅结合,也让三十二梁镇的村民们实现了富口袋,轻肩膀。“我在景区的民宿做保洁、茶园里采茶,一年能挣3万多。”早上出门8点上班,晚上6点下班,休闲时逛景区,75岁的孙运兴认为,自己也过上了白领生活。

从“藏在深山人未识”到成为旅游胜地、网红景点,道路的贯通,让更多人吃上了“生态饭”“文化饭”“旅游饭”。

15分钟从村里到县城,15公里内有两处高速路口……依靠便捷的交通条件,板庙镇大石社区找到产业发展正确方向:建成3000亩水果扶贫产业园、50亩水产养殖基地等,实现集体经济年增收12.24万元。

15分钟到驷马收费站的平昌县真茂社区(由革新村、元峰村合并)引进企业成功运营玻璃桥项目,新开发小型旅游观光飞机体验项目、小火车项目、儿童拓展训练基地、花卉培育基地等项目。如今,真茂社区村民年收入超1.4万元,社区集体经济收入超50万元。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