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月最低工资平均上调幅度为19.9%,全省非全日制用工小时最低工资标准平均上调幅度为19.7%,最直接受益的群体是政府公益性岗位的劳动者,以及少数按最低工资标准确定工资的环卫等行业职工
6月4日,记者从省人社厅获悉,当天召开的省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四川省2013年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方案》。方案明确,从今年7月1日起,我省将对全省现行月最低工资标准和非全日制用工小时最低工资标准进行调整,平均上调幅度分别为19.9%和19.7%。这是我省自1995年以来,第12次调整最低工资标准。
调整后的全省月最低工资标准为1000元(每日46元),1070元(每日49.2元),1140元(每日52.4元),1200元(每日55.2元)。调整后的全省非全日制用工小时最低工资标准为10.4元/小时、11.1元/小时、12.1元/小时、12.6元/小时。目前,我省正在执行的月最低工资标准和非全日制用工小时最低标准为2012年调整制定,分别为800元/月、880元/月、960元/月和1050元/月;8.4元/小时、9.3元/小时、10元/小时、11元/小时。
与上次调整相比,本次全省月最低工资各档上调幅度分别为25%、21.6%、18.8%、14.3%,平均上调幅度为19.9%,比今年全国已调13个省份的平均上调18.8%、14.3%,平均上调幅度为19.9%,比今年全国已调13个省份的平均上调幅度18.5%高1.4个百分点。本次全省非全日制用工小时最低工资标准各档上调幅度分别为23.8%、19.4%、21%、14.5%,平均上调幅度为19.7%。
据省人社厅劳动关系处负责人介绍,最低工资标准包含劳动者个人缴纳的“五险一金”,但不包括加班加点工资;中班、夜班、高温、低温、井下、有毒有害等特殊工作条件或者特殊工作环境下的津贴;法律、法规、规章、政策规定的非工资性劳动保险福利待遇;用人单位支付给劳动者的非货币性补贴。即使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食宿,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也不能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调整全省最低工资标准,最直接受益的群体是政府公益性岗位的劳动者,以及少数按最低工资标准确定工资的环卫等行业职工。
延伸阅读
最低工资标准如何测算?
据省人社厅劳动关系处负责人介绍,测算全省最低工资标准采用的有关主要数据包括:2012年全省全部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2012年全省恩格尔系数、2012年就业人员人均负担系数、2012年最低收入户人均月消费性支出、2012年最低收入户人均月食品费用。
三种测算方法包括:按比重测算、按恩格尔系数测算、按照国际通行的一般月最低工资标准相当于职工月平均工资的40%-60%。
根据主要数据和三种测算方法测算结果,综合考虑我省经济发展水平及差异、影响最低工资标准相关因素变化情况、我省历年最低工资标准及调整情况及全国其他省(市)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情况,并结合我省物价上涨实际情况进行测算。据《四川日报》
链接
25省最低工资标准去年平均增两成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近日发布了2012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其中显示,2012年全国共有25个省份调整了最低工资标准,平均增幅为20.2%。
在2012年,月最低工资标准最高的是深圳市的1500元,小时工最低工资标准最高的是北京市的14元。此外,2012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46769元,同比增长11.9%,增幅下降2.5个百分点。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28752元,同比增长17.1%,增幅降低1.2个百分点。
提供人力资源外包服务的中智外企服务分公司社保专家梁超认为,最低工资标准的上调对促进就业、拉动内需都起到了积极作用。“最低工资一般都会与低保水平、社保支付待遇等存在正比关系,也就是说,最低工资上涨,其他各项社会保障待遇也会随之上调。”梁超说。
据了解,一些地区在上调最低工资时,会根据企业的承受能力而设立三个月左右的缓冲期。在梁超看来,为企业设立缓冲期十分有必要,尤其是对于一些制造业比较集中、劳动力相对密集的地区,上调最低工资对企业的影响很大,会在一段时间迅速提高企业的用工成本,缓冲期可以为企业提供足够时间来应对用工成本发生改变带来的一系列生产经营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