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城,有几个少年一直流浪在街头,他们年纪在十二三岁左右,他们在一起乞讨,一起吃住。他们到底有什么经历,他们为什么不愿意回家?记者进行了调查。
壹 四位少年街头求助
10日是端午小长假的第一天,巴城市民李华(化名)吃过晚饭,准备到江北广场散步,走到三号桥邻江北端时,一个男孩突然拦在了李华面前,“阿姨,救救我们!”男孩大声向李华求助,眼里满是乞求和期待。男孩的身后,还跟着三个个头差不多的男孩。李华和在场的另外两位女士心里的母爱一下子被激发。
李华发现,四个孩子都十二三岁,其中一个满脸是伤,另一个脸上有一块淤青。三位女士询问孩子身上为什么有伤时,一个孩子说,是大孩子打的,因为这个大孩子要他们上街要钱。另一个孩子说,他感冒了,正在发烧。李华当即拿出手机,拨打了110。
几分钟后,民警赶到现场。令三位女士意外的是,一位民警称,他们认识这几位孩子,且多次为他们出警。
这四个孩子究竟经历了什么?是否真的受到胁迫?他们为什么在外流浪?
贰 均因家庭问题离家流浪
十余分钟后,三位女士从警方了解到,四个求助的孩子被送到了巴中市救助站,她们随后来到了救助站。在救助站内,记者和她们仔细询问四个孩子,了解到他们的流浪原因。
阿军今年12岁,是巴州区人,妈妈怀着他时与养父结婚,他出生5个月母亲就跑了,养父也外出打工,他一直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由于不是爸爸的亲骨肉,他在家里不受待见,邻居和伙伴也歧视他。前几年,开始在乡镇流浪,去年,他来到巴城流浪。
阿露今年13岁,是南江人,有哥哥和姐姐,妈妈离家出走,由于爸爸经常对他拳头相向,他便在爸爸外出打工时离家流浪。
阿亮今年13岁,巴州区人,从小就不知道妈妈是谁,他的父亲一直四处流浪,由于家中没人,他也到处流浪。
阿帅今年12岁,巴州区人,生父还在服刑,母亲改嫁后,他一直与爷爷奶奶生活。爷爷奶奶去世后,他被妈妈托付给舅舅、舅妈,舅舅、舅妈到内蒙打工后,无人照顾,他便外出流浪。
叁 他们不愿回救助站
李华说,四个流浪儿到了救助站后,说法与之前在三号桥跟她们说的完全不同。当李华她们再次询问“是否有人胁迫你们要钱”时,四个孩子均表示,当天晚上并没有人胁迫他们。阿军脸上的伤是前几天被一个十七八岁的大孩子打的,另一个男孩脸上的淤青,是他自己摔伤的。
在救助站,一名工作人员给孩子们拿来了核桃奶,并对三位“爱心妈妈”介绍了他们的情况。该工作人员说,这四个流浪儿是救助站的常客,因为不愿受救助站的管束,待不了多久又离开这里。
在救助站工作人员的提议下,三位爱心妈妈带着四个孩子来到了一个饭馆,为孩子们叫了一桌饭菜,十几分钟后,四个孩子风卷残云般将饭菜一扫而空。饭吃饱了,孩子们承诺,当晚在救助站睡觉,并向救助站的方向走去。可没走几分钟,几个孩子却冲过斑马线,跑向了对面街道。救助站值班人员称,几个孩子说要出去玩,一会儿还会回来。
这让3位爱心妈妈有些担心。李华说,孩子到了救助站后,情绪有些抵触;她们在询问救助站的工作人员时,工作人员的态度不是很好。
11日一早,记者得知,当晚四个孩子并未回救助站。第二天早晨,只有阿军回了救助站。
肆 多次离开救助站
对于这几个流浪孩子,市救助站站长王俊东也很头痛。
王俊东说,这几个孩子,几次被救助人员送回其家乡,可回家不到几天,又会跑出来。王俊东以阿亮为例说,阿亮的父亲也是个流浪汉,阿亮从小就和父亲在全国各地流浪。去年,阿亮被广元救助人员送回巴中,救助站将他安排在巴州区儿童福利院,并安排他上学。没过多久,阿亮的父亲回来了,将阿亮接出了福利院。之后,阿亮便再次流落街头。去年底,救助人员又将阿亮安排到了市儿童福利院,十几天过后,阿亮“逃”出福利院,到街头流浪。
伍 他们为什么要离开?
“只有要换衣服了,生病了,他们才会回救助站。”王俊东说,救助站无权对几个孩子采取强制措施,但他们回到救助站后,救助站会为他们看病、理发、买衣服、供生活。
王俊东说,这几个孩子在流浪中,会在街头乞讨,有时候一次能要到五六百元。有钱后,他们就到网吧上网,到饭馆里吃好吃的,救助站工作人员几次在网吧堵住了他们。要不到钱的时候,他们还做些小偷小摸的事,去年底这几个孩子偷东西后,曾向救助人员保证不再小偷小摸。
他们为什么要多次离开救助站,王俊东分析,流浪时,孩子们懒散惯了,生活自由自在,没人约束。相比之下,救助站规律的生活让他们不能随心所欲,每天按点作息,也不能乱跑,要“无趣”得多。另外,救助站会送孩子们回老家,但他们回家后缺少关爱,并不想回家。
陆 巴中市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年内开放
“他们正值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的时期,如果就这样流浪街头,很可能做出一些危害社会的事。”当晚,爱心妈妈刘玲(化名)一直与离家出走的阿帅交流,希望阿帅能回到户籍所在地的学校,并承诺联系学校老师,对他进行特殊照顾,但在另外三个伙伴的催促下,有点犹豫的阿帅还是很“义气”的跟朋友走了。
对于流浪孩子的救助,王俊东说,这并不仅仅是民政部门一家的事,公安、教育等部门,孩子户籍所在地党委政府,都应该重视,包括孩子的亲友,几方面合力用心管理好、照顾好这些孩子,他们才能真正的回归正常生活。
对于这几个流浪儿的救助,王俊东建议,一般情况下,市民尽量不要为他们提供食品及衣物,也别给他们现金,最好的方法是送回到救助站,让救助人员进行心理介入,培养其好习惯的养成。
“巴中市未成年人保护中心最早可在8月开放,那里边有活动场所,有上网设备和电视等娱乐体育设施。”王俊东说,对未成年人保护中心,阿军和阿露等也很期待,11日,阿军还在询问,什么时候可以住进去。王俊东希望,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开放后,可以有效的对这四个流浪儿童进行心理矫正,让他们健康地回归社会。
相关新闻
10部门联合开展行动让流浪孩子回校园
记者获悉,民政部、教育部等10部门今年将联合开展以“合力保学、快乐成长”为主题的“流浪孩子回校园”专项行动,旨在有效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流浪乞讨现象。
据悉,民政部、中央综治办、教育部、公安部、司法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务院扶贫办、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10个部门已联合下发通知,要求各地深化流浪未成年人教育矫治和源头防治工作,帮助流浪未成年人顺利回归校园、融入社会、健康成长。
根据专项行动的部署,民政部门要对流浪未成年人逐一进行个人需求和家庭监护情况评估,提出义务教育或替代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职业培训等建议,帮助适龄适学流浪未成年人在户籍地返校复学。对经评估不宜在户籍地返校复学的,民政部门应与未成年人及其监护人协商后,帮助其选择返校复学地区;对暂时查找不到监护人和户籍地的,应当帮助其在流入地就近入学。(据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