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少风化 巴中市四座石窟将“打伞”

2013-08-04 10:55:56来源:巴中日报编辑:李正勇

因长期受雨水侵蚀,暴露在露天场所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龛、水宁寺、西龛、北龛石窟风化严重。日前,来自清华大学的2名石窟保护专家现场调研数据,准备给石窟戴“窟檐”。

此次窟檐设计方案由清华大学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所委派的2名石窟保护专家制定,由国家文物局审批。专家用了两天时间,主要考察了南龛、水宁寺、西龛、北龛石窟窟檐方案所需的基础数据(包括气象、温湿度、岩体石质、石窟范围、数量以及岩体结构等)基本情况。调研这些基础数据,主要是为专家设计巴中石窟窟檐方案提供科学数据。

巴中市南龛、水宁寺、西龛、北龛石窟现存造像群和碑记大部分成于唐代,经清代装彩,大部分色彩保持较好,但由于长期受风雨侵蚀、阳光照射、空气干湿变化、热胀冷缩等影响,导致造像表面风化、局部酥减剥落,部分崖壁有滑坡及坍塌的危险。为了防止雨水对洞窟外壁雕刻文物直接冲刷,从源头上破解文物风化难题,在石窟上方建设石窟保护性窟檐是最科学的手段。据介绍,保护性窟檐如同一顶“鸭舌帽”和一把雨伞,除能有效防止雨水对洞窟外壁雕刻本体直接冲刷破坏,有效防止阳光直射、温度骤变对雕刻本体造成的崩解、裂变等破坏,还能减轻因大气污染物的侵入而导致的化学破坏,同时可保持石窟内部温度及湿度相对稳定,从而对石窟雕像起到一定保护作用。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