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将至,在这个走亲访友、亲人团聚的日子里,对我市50余万名老人来说,子女后辈们能回家探望无疑是最期待的事;今年也是“回家探望老人”列入法律之后的第一个春节,对全市超过10万户空巢老人而言,由于子女后辈们大多外出务工、工作或者读书,这也许是一年中唯一的一次全家团圆。
常回家仅看看就够了吗?晚报记者走访发现,对于不少老人来说,后辈们流于形式的“看看”并非他们心里的渴求,与老人们贴心的“谈谈”、理解他们的想法,才是老人们的心愿。
巴州区王大爷的理想生活:
“耙和”的饭菜,没有人跟他抢电视
穿着整洁的衣服坐在床头,一边烤着火,一边和来串门的两名“老伙计”聊着天,一米开外的一台十多寸的小电视,正播放着电影《英雄儿女》。在巴城南池附近的巴州区养老院,84岁的王大爷房间里显得十分热闹,他说,这就是他喜欢的老年生活。
王大爷心目中理想的老年生活听起来太简单:“耙和”的饭菜,没有人抢着看电视。但就是因为达不到这两个标准,他选择了离开家庭,搬到养老院居住。
“娃娃们平常工作忙,没什么时间回来。”王大爷说,孩子们在巴中或成都上班,家里四世同堂,他和孙女、重孙子生活在一起有些不习惯。老人家喜欢吃软的、清淡的食物,可年轻人喜欢吃口味偏重、偏硬的食物,虽然许多时候后辈们为了照顾老人的口味,尽量把饭煮稀一些、软一些,但王大爷又觉得亏待了孩子们。口味上的分歧是一回事,另一件看似生活中的小事,也让王大爷动了搬走的心思。
王大爷没事喜欢看电视,但是只要孩子们在家里,电视机就没有他的份,正看着自己喜欢的节目,只要孩子们一来,就常常被换台。王大爷说,刚开始后辈们都不愿意,后来他终于做通了大家的思想工作,一个人搬到了养老院。
那个十几寸的电视机就是王大爷用来打发闲时的“好伙伴”,有时他可以在电视机前度过一整天。看起来单调的生活,王大爷却很满意,“其实我现在过得也挺好,这里人多,大家一起聊天,没事的时候看看电视,不时的还有人组织慰问演出。”王大爷说,孩子们也经常联系他、来看他,这让他觉得,常回家看看固然好,能够贴老人的心才是最好的。
光辉乡62岁老人虎顺清的心里话:
光回家看看不够,很想摆摆心里话
一提起春节,虎顺清老人一脸憧憬,这是全年唯一的全家团聚的时刻。两个儿子和媳妇在外务工,儿子在工地上打工,一个媳妇进了厂,一个媳妇在工地煮饭,两个较大的孙子也带了出去。今年已经62岁的虎顺清和老伴就在光辉老家照顾3岁的幺孙子,闲时就在巴城当背二哥,这样的日子,他已经过了四年多。“孩子们很能干,每年过年都能带回来好几万元,小儿子已经计划在城里买房子了。”说起孩子们,虎顺清很自豪,他说,几乎每周,孩子们都要打电话回家问问,的确很孝顺,但是他和老伴,也有一些不如意。
“儿子打电话一般张口就问小孙子的事情,好像怕我们两个老家伙在家里照顾不好。”虎顺清说,有一次,小孙子摔了跤正哭,媳妇打电话来了,小家伙就“告状”,虽然媳妇在电话中没多说什么,但是语调明显不快,让他和老伴很没面子,“老人在家里不容易,特别是在家里带孩子的老人。”虎顺清说,每次看到新闻报道哪里有小孩子掉到塘里了、被车撞了,他和老伴就特别紧张,“别说孙子在家里出了大意外,如果没长胖,几根头发少了,我都不好给他爹妈交代,责任太大了。”
每年春节时,外出的孩子们都会回家。虎顺清说,这虽然是他和老伴希望的,但是不希望孩子们花费太大,孩子们在沿海打工,每年回来都会带一堆海产,其实他和老伴受不了那个腥味,到后来一堆东西都送了人,他最希望的,是与两个儿子一家好好的吃顿饭,一起喝几杯、摆摆家常。
“春节一回家,孩子们就忙着走亲戚,我们一起喝酒说话的机会其实少。”虎顺清说,过去两年除夕,孩子们吃完饭后,都和堂兄弟们一起打牌去了,就只有他和老伴看着几个孩子,打着瞌睡守电视,“其实我更想知道他们这一年在外边到底如何,不管发展得好不好我也想听听,希望今年回家,我们几爷子有机会喝几杯冰糖桔子熬的热酒,一起聊聊天。”
数据
全市50余万老人超10万户空巢老人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期间,我市相关部门曾对我市老人的现状和对策有过详细的分析。普查数据显示,巴中市常住人口328.4万人,其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达到了54.1万人,占人口总量的16.5%,比2000年“五普”上升了6.5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为34.4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10.5%。全市80岁及以上老人达到了5.2万人,占常住人口的1.6%,比“五普”增加1.9万人,增长59.0%。以上数据表明,巴中在“十一五”期间就进入老龄社会,而且老年人口系数呈现持续升高的特点。
2010年,巴中市96万户常住家庭中,有37万户家庭有一个及一个以上的老年人,占家庭总数的38.5%。其中,纯老人家庭有9.1万户,占有老年人家庭户的24.7%;只有老年人和未成年的家庭户有2.1万户,占有老年人家庭户的5.7%。经济状况依然较差、老人下地干活劳动强度加大、留守老人的医疗卫生状况不容乐观是我市老龄化人口面临的主要问题。
■记者手记
常回家看看”行于法却不能止于法
去年7月,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增加了子女回家看望父母亲的义务,“常回家看看”自此列入法律。我市的平昌也由此发生了首例相关案例。
“找点空闲,找点时间,领着孩子常回家看看……”歌词中描绘的情景很温馨,但更多的人则是唱完了就算了。工作、应酬,他们总是想着把手上的事情做完再回家看望父母。殊不知老人在家日复一日的望穿秋水中,已经滋生出严重的心理问题。
无论多忙,都请抽空多领着孩子回家看看,不需要多贵重的礼物,你的笑声和问候,就能给你的父母带来莫大的心理安慰,让他们的幸福指数飙升。同时也让你的孩子知道,常回家看望父母应该是一种习惯,而不仅仅是一句歌词。
但愿天下儿女“常回家看看”。(实习生 唐霞 本报记者 陈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