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州区“房管服务菜单”调和众口味

2014-01-16 09:30:05来源:巴中日报编辑:李正勇

2013年12月26日下午4点,一名残疾人蹒跚着脚步来到巴州区房管局住房保障中心,将一面书写有“扶贫济困,心系于民”的锦旗送到了工作人员手中,不住地说:“感谢了,感谢了!”

送锦旗的人名叫马仲卿,患肢体和语言残疾。由于家里贫穷,10年前妻子就跑了,留下他和两个孩子,一直靠租房居住。让马仲卿最恼火的是每次房屋到期房东要收回房屋,他到处租房,像根稻草漂浮不定。最近,马仲卿分配到了一套50平方米的廉租房,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家,这个冬天,马仲卿感到格外温暖。马仲卿说:“现在终于可以睡个踏实觉了!”

来自巴州区房管局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12月底,全区共有624户低收入家庭住进了统一分配的廉租房。

定制“服务菜单”满足群众需求

马仲卿和624户低收入家庭一样能够住进廉租房,是因为享受了巴州区房管局制定的一揽子“服务菜单”的惠民服务。

所谓“服务菜单”就是根据群众的不同民生诉求,建立民生信息登记卡,确定服务事项。在巴州区房管局住房保障中心,人们看到四张办公桌上摆满了厚厚的几大摞专档资料。保障中心主任魏毅解释,这些资料主要收集的是2013年申请享受房屋租赁补贴对象递交的无房证明、租房协议,街道社区、民政部门、房管局的审核意见和身份证、户口簿等。给低收入家庭发放房屋租赁补贴是巴州区房管局既定的“服务菜单”之一。不仅是在住房保障中心,在产权交易科、公房科、物管科、综合科等科室都可以查阅到不同的“服务菜单”。“服务菜单”的内容是如何确定的呢?巴州区房管局局长刘德林说,这些都是群众生活所需。“菜谱”的确定一方面与本职工作紧密结合,另一方面通过广泛征求社情民意以及群众的来信来访获取信息。其内容主要涵盖保障性安居工程、房屋产权初始登记、房屋档案查阅、房屋测绘、乡镇房地产执法、物业管理等15个大类,若干个小项。

“服务菜单”个性化调和百姓口味

巴州区房管局定制的“服务菜单”除了有与日常工作相关的“家常菜”外,更多的突出个性化,调和百姓众口味。

81岁高龄的彭兴芳老人一家4口常年租住在巴城中城北街三间出租房里,由于家庭经济困难,每年都为年底交房租费发愁。巴州区房管局在开展“转作风·惠民生”活动中,工作人员通过走访得知了老人的具体情况,立即将其纳入房屋租赁补贴对象,解决了1800元房屋租赁补贴。老人高兴地说:“还是党的政策好啊!”

据了解,个性化“服务菜单”主要是解决群众急需、急盼的事。“群众想啥就做啥,群众盼啥就干啥”,这是巴州区房管局干部职工在“转作风·惠民生”活动中形成的共识。

辛苦挣钱为买房。这是大多数城市“房奴”的心声。由于诸多历史原因,在巴州江南城区很多“房奴”买了房却没有房产证。办理房屋“两证”成为部分居民最急切的期盼。针对这一特殊的群体,巴州区房管局推行“服务菜单”个性化服务,成立专班,落实了专人解决“两无”遗留问题,2013年共受理“两无”遗留问题55宗,已办结17宗,办证1925户,面积20余万平方米。

扩大“服务菜单”为民服务更广

如何让“服务菜单”更多惠及人民群众?巴州区房管局还在“扩面”上下功夫,目前,正抓紧进行公租房和廉租房建设,计划新建公租房2022套162254平方米,新建廉租房300套20216平方米,2015年投入使用。2014年计划改造棚户区7500户。“安得广厦千万间”,保障性安居工程将让更多的低收入家庭享受惠民服务。

巴州区房管局30名机关干部还与凌云乡38户困难家庭“结穷亲”,针对不同的家庭定制了“服务菜单”,力争用1-2年的时间让困难家庭贫困面貌有较大的改观。巴州区房管局局长刘德林表示,踏踏实实做事,用行动和效果在“服务菜单”上写下满意的民生答卷。(鲜敏 记者赵陈)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