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里点着现金,这感觉甭提多好了!”2月14日恩阳区关公乡永定村村民李仕发一边乐滋滋地数着手中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后分到的红利,一边感叹道:“我们外出务工,回到家乡还一样能分到钱!”
随着农村外出务工村民增多,关公乡永定村土地撂荒越来越多,村上的几个大堰塘也几近干涸。变化,始于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永定村在明晰土地所有权的前提下,一部分留守的村民将这些撂荒土地承包过来,种上了葡萄,建成了恩阳区最大的生态优质葡萄产业园区。另一部分村民将几个大堰塘承包过来养鱼,成立了养殖协会。
关公乡党委书记廖孝全介绍说,改革激活“死水”,留守农民根据市场需求流转土地发展产业,外出人员失地不失权、失地不失利,解决了农村集体资产“产权不清,权责不明,主体错位,与民争利”问题,实现了“双赢”目标。
“一年前我既想顾种田又想务工,现在我想通了,发展产业才是硬道理。”在葡萄产业园区,600余亩优质葡萄长势良好,村民李健民正忙着田管。他说,今年他会留守在村里,再承包10亩土地发展葡萄种植。“以后的日子,我相信会越来越有盼头。”(李大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