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通江县人民医院骨科医务人员到闫举明家中为其检查
事故2009年5月,闫举明遭遇一场车祸,脊椎断裂致高位截瘫
变故躺在医院病床上,亲人失去音讯
温情医护人员悉心照料他4年,直到出院
家住通江县杨柏乡盘龙山村1组的闫举明,在2009年5月初发生了一起意外交通事故,脊椎断裂致高位截瘫,在成都华西医院抢救后转往通江县人民医院进行康复治疗。其后,亲人失去音讯,留下瘫痪在床的闫举明独自一人在医院,无人照理。通江县人民医院骨科医务人员扮演起他家人的角色,每天为他翻身、洗头、洗澡、喂饭……直到4年后他出院为止。
一场交通事故 从此瘫痪在床
2009年,女儿已经读初三,常年在外务工的闫举明回到通江县城,一边跑“两轮”,一边照顾女儿生活学习。5月初的一天傍晚,闫举明驾车从老家回县城,行驶到城西加气站附近,听到“嘭”地一声后,连人带车倒在马路上,然后昏迷不醒。两个月后,当他清醒过来时,发现自己已经躺在医院里,全身除了头和手外,其余部分都不能动弹。
据闫举明的大哥闫哲明介绍,闫举明在回城路上发生车祸后,情况非常危急,在通江县人民医院经过紧急治疗后,随即被送往华西医院,经过一周治疗后,转往通江县人民医院进行康复治疗,一直处于昏迷状态的他两个月后才苏醒过来,但因脊椎断裂导致高位截瘫,其余生不得不在病榻上度过。
无人护理 身体长出碗口大压疮
据通江县人民医院骨科护士长陈静回忆,闫举明发生车祸后,远在杭州打工的妻子王某回到了通江,开始承担起护理工作,女儿也利用周末或放学时间,到医院看望他,后来,不知是什么原因就很少再见到。再后来,就是一个陌生的中年妇女前来护理,后来陌生中年妇女离开后,留下闫举明一人在医院。因前期家人护理工作不到位,闫举明双臀和尾椎已经长出了3个碗口大的压疮,深可见骨,恶臭难闻。
为其洗澡、送饭 医务人员精心照料他4年
“俗话说得好‘久病床前无孝子’,而人民医院骨科医务人员在与闫举明非亲非故的情况下,精心照料了4年,实属罕见。”曾在人民医院骨科住院的何鹏说道。
亲人离开他后,闫举明伤心欲绝,曾3次准备攀墙跳楼轻生,还有一次将床单撕成布条连接在一起准备自缢,但都被医务人员及时制止了。为让闫举明尽快从悲伤中走出来,医务人员把他当做“婴儿”一样关心呵护,每天安排人员给他清洗、消毒、换药,还给他洗脸、翻身、洗澡、换衣服、剃头,剪指甲……并在半年的时间内,将闫举明身上3个碗口大的压疮给全部治愈了。
“他早上最喜欢吃鸡丝面和三鲜米线,中午喜欢吃米饭和粉蒸肉。晚上一般都是盒饭或鸡蛋面。”骨科护士赵莹莹现在都还能清楚记得闫举明喜欢的饮食。
据陈静介绍,闫举明除了生活和零用是卫生院人员为其支付外,在医院的九万多元医疗费用,除7万多元是医保报销外、剩余的两万多元也是经过医务人员向医院申请免除的。
陈静说,2009年10月份左右,医务人员开始承担起闫举明的全部护理工作,一直到2013年10月份。
“如果没有你们,我不会活到现在”
据了解,在医院住了4年多的闫举明,趁医院搬迁之际,多次主动提出申请,要求出院回家接受康复治疗。闫举明之所以要求出院,是觉得自己待在医院太拖累医务人员。
医院最终同意了闫举明的申请,也同民政部门取得联系,为他争取到一些政策,每月给予一定的补助。出院回家后,由其哥哥闫哲明护理。
2014年2月26日下午4时许,通江县人民医院骨科医生肖卫国同护士长陈静驱车沿着崎岖的盘山路前往杨柏乡盘龙山村1组闫举明家,再一次前来为他送药检查。
见曾经精心照料他4年的医务人员来到家中为其检查,瘫痪在床的闫举明早已经热泪盈眶。
“在医院吃的用的都是医务人员拿钱给我买的,就连我回家后躺的这张床都是医院送给我的,估计有好几万元。如果没有你们无私的帮助和关怀,我不可能活到现在。”闫举明抹着泪说道。(记者 向东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