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维权勇士” 12年为农民工讨薪4亿元

2014-10-15 18:01:23来源: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编辑:李正勇

 

“一年近 9 个月在外地奔波,深入一线搜集证据,威胁、恐吓,甚至可能随时遭到暴力殴打,在为农民工维权的路上少不了血泪心酸。”——巴中市农民工维权中心副主任王晓荣  

56 面锦旗、300多封感谢信,12年时间、辗转36个城市,跋涉近百万公里,累计为巴中2万多农民工成功索赔和讨回薪资4.1个亿,他就是被巴中百万外出农民工称做“维权勇士”的王晓荣。他曾自学4年,取得川大法律系本科专业的自考毕业证书,由于工作变故让他意外走上了“维权”的道路。“草根狄仁杰”便是他的QQ昵称,他希望自己能像狄仁杰那样为普通百姓讨公道。  

“我是农民的儿子,我要为老百姓说话,更要把老百姓的事情

2014年7月,王晓荣(左三)为巴州区清江镇意外身亡民工讨回31万。

一件一件地办好!”从2003年第一次为农民工维权,至今已12个年头,12年来,王晓荣先后1000多次深入巴中农民工相对集中的36个城市务工地,为 1700 多名伤残农民工和394名因工死亡 农 民 工 成 功 索 赔1.4亿元,帮助3万多人 追 回 欠 薪 2.7 亿元。如今他手持巴中市政府出具的公函和介绍信,代表巴中市政府奔波全国,免费为外出民工维权,虽然经历了多次殴打和恐吓,但他仍坚定的奔走在“维权”路上。勇士成长史:自学成才被政府委以重任  

在他的办公室里,记者看到,由民工赠送的50多面锦旗挂满墙壁。办工桌旁,摆放着一本粘贴有2300多张图片的影集。每一张图片,都记录着巴中农民工在外伤残后求助无门的惨景,也记录着王晓荣趟出的一条血泪维权路。  

今年45岁的他出生在巴州区顶山镇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高中毕业后,他去参军。1991年,从部队转业回到原巴中县石油公司。2000年,王晓荣夫妇双双下岗,包工程砌街道、做劳务公司……也许没有做老板的命,几年下来他亏损40多万。  

2003年10月,王晓荣开始了第一次为民工维权,当年,巴州区花丛镇19岁的廖军在山西太原市清徐县铜戈村一暖气片厂被1600多度的热浪烫死。“当地村支书见他家太惨了,请我帮忙维权。”王晓荣回忆说,当时厂方只同意赔偿3.2万。“我翻开书本一条条地比,磨了3天才同意追加到9.2万。”王晓荣称,当廖军的父亲拿到全部赔偿金后,竟“扑通”一声给他下跪谢恩。

 

在王晓荣的帮助下,农民工讨回血汗钱。 

首次维权成功,让他有一种成就感。从此,他放弃当老板,又一次拿起书本刻苦钻研法律知识。随后3年,他成功地为20多名伤残民工维权。2005年,巴中市划拨财政经费正式成立巴中市民工维权救助中心,并指派他代表巴中市政府奔赴全国各地为外出务工的巴中籍农民工免费维权。坎坷维权路:威胁、恐吓甚至遭遇暴力殴打  

提起12年来的维权路,王晓荣总结了两个字“坎坷”。据他回忆,接到威胁、恐吓电话是常有的事,记得2005年5月,他和同事前往浙江温州为一名工地加班劳累致死的通江农民工维权。“那天晚上8点多,当我们背起装赔偿款的包包一路从事发隧道往外走,在离洞口200米的时候,3个陌生人人手持铁锹拦住了我们,骂我们多管闲事。”王晓荣回忆称,一个高个子一拳头打在他的鼻子上,右腿也被打了一铁锹,同时同事高强的鼻子、腿部、手部也遭到了毒打。因害怕再次遭到报复,他们连夜租车赶回到巴中,当两人把2.5万元赔偿金交到死者家属的手上时,“累得倒在地上”。  

同年年底,巴中市巴州区羊凤乡的农民工苟军在挖煤时因煤窑倒塌死亡。“我给老板算了10万元的赔偿金,”王晓荣回忆得非常清楚,“老板指着我的鼻子凶狠狠地说,10万元可以给你,我马上再出10万元把你的人头一便买了,因为你破坏了我们这儿的规矩。”  

“那是我一辈子都不可磨灭的记忆。我也指着老板的鼻子说,我的人头给了你,你的人头也要落地。”王晓荣称,“那天我帮助死者亲属背上10万元现金,打了400元的士一直到了火车站。上了火车我才发现,身上已大汗淋漓,一颗心还狂跳不止。”对话:要继续为巴中120万外出农民工做主  

他告诉记者,巴中是劳务输出大市,每年有120万人怀揣务工挣钱、摆脱贫困的梦想走出家乡,但由于多种原因,平均每年有30%的人合法权益不同程度受到侵害,200余人工伤死亡、300余人工伤致残。“面对如此众多的劳资纠纷、如此严峻的维权形势,我们这些维权工作者唯有以运用法律武器的智慧、始终站在弱势群体立场上的情怀,勇敢担负起捍卫正义的职责使命”。  

近年来,王晓荣凭借其维权路上的出色表现,已连续5年被表彰为“省农民工维权先进个人”,先后被评为“省第六届劳动模范”、“感动巴中十大年度人物”、“影响巴中、追赶小康十大贡献人物”,八次被省市委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如今,他几乎每天都会接到3到5起维权求助电话。  

12年劳累奔波,他已患上了溃疡性结肠炎,为了缓解疼痛,他每次回家都会到医院开四五百元的西药,外出时,就靠服药阵痛。回顾这12年的维权工作,王晓荣自豪地称,自己从未退缩过一次。“每当看到那一双双无助的眼神,还有对方的强势,为就告诉自己,这条路我还得继续走下去。”10月12日,王晓荣又奔赴了山东省沂源县,为当地一起僵持近1年的劳务纠纷谈判。  华西城市读本记者谢颖白川东(王晓荣及其同事供图)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