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信访难题 民政干部用心“访”出和谐

2015-01-08 10:23:52来源:巴中日报编辑:林霜

    雷钧凯

针对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各类民生诉求不断涌现,市民政系统500多名民政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尽心解决群众困难。近两年来,先后接待群众1.92万人次,化解处理矛盾纠纷和信访问题1.51万件次。

畅通民意,搭建信访沟通“对话台”

“我两个十多岁的女儿都患了癌症,丈夫智障,实在是无钱医治……请救救她们吧!”恩阳区插旗村村民李书芳前不久走进市民政局群众接待室哽咽着说。

“我曾是一名孤儿,养母患淋巴癌,养父患食道癌,积蓄用完,无钱读书,无钱医治……”巴州区后坝社区杨佳熙来信诉求。

“市民政局吗?我叔叔张登品双目失明,申请的‘五保’,怎么至今没有落实?”民政公益热线电话里带着浓浓的火药味。

局长信箱、群众接待室、网上信访、民政咨询、阳光政务、12349公益热线、民意直通车专栏,随时随地接受群众质询。一桩桩来访、一封封来信、热线电话、网络问访……传递着群众的呼声,一本本民情台账、一件件信访回复、政策解答、民生救助……承载着群众的期望。

市民政局坚持“有访必应”,听好陈述,做好记录,对“症”开单,引导群众依法逐级走访,做到群众诉求有路,办事有“门”,责任有主体,督办有结果,有效地避免了“踢皮球”信访。班子成员轮流“把脉”,集体“会诊”信访难题,把信访工作的力量和重心下沉、前移到基层,在一线面对面做群众工作,在一线化解处理社会矛盾,在一线贯彻落实民生政策,使上访群众真正“见到想见的人,说出想说的话,办成想办的事。”

情理交融,架起积访化解“连心桥”

去年9月25日,襄渝铁路民工胥朝爵家里来了几位“民政亲戚”。他们的到来,不但为这个陷入困境的家庭带来了希望,而且也让这个长期信访积案彻底化解。

一桩信访积案,紧连着一个甚至几个家庭的命运。而市民政局“贴心为民、依法处访、切实解决”的工作思路,为信访老户的合理诉求解决了问题。

面对当前民政信访新形势,全市民政上下联动,沉下身子“大走访”,面对面,零距离,促膝谈心,让群众成了“民政知心人”;推进信访制度改革,把法规上墙,送法律“下乡”,编发《民政便民服务手册》,印发民政法规政策宣传单,规范受(办)理信访事项,依法复查(核)处理意见,符合法规政策的及时办理,不符合法规政策的及时解惑,让群众成了“政策明白人”;实施领导包案,对“症”剖析,因案制策,甚至一案多套化解方案、一案多次见面、一案多方协调,问题得到解决,让群众成了“干部贴心人”。

民政干部“大走访”、“大访谈”带给百姓的笑语多了,“积怨”减了,情谊深了。而民众的评价却更加朴实:“干部下去了,民意上来了,问题解决了,民心回来了”。据统计,去年包案化解重点访156件次,办结率100%,息访率达98.7%,有效降低了重信重访。

服务民生,打好源头治访“预防针”针对陷入“因贫而访、愈访愈贫”的信访怪圈,市民政局从治理信访积案经验出发,采取引导帮扶、基层管理、降低信访风险等措施,深入源头化解矛盾、解决问题,帮助群众脱贫致富,规范群众信访秩序,减少信访问题产生,真正让群众受益。

实施结对帮扶,让百姓富裕起来,是预防和减少“老户”信访问题的重要途径。更新观念,提高贫困群众整体素质,增强脱贫致富技能,帮扶种养产业发展,指路子,出点子,找准致富路子,逐步提高贫困户家庭收入,有效避免“脱贫返贫”现象出现。去年开展3期农民技能培训、6个产业帮扶、387户农民收入增长……这种由过去单纯“扶贫”向“扶志”转变、由过去的“输血型”向“造血型”转变的帮扶措施让平昌县太平村村民尝到了甜头。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