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一通电话尽显蒋道菊老师的尽责
学生无故缺课,老师会怎么办?巴城的两名班主任老师用行动给出了他们的答案:在一对兄妹无故缺课后,一名老师在与孩子母亲联系不通时,想办法找到孩子父亲,在父亲表示“孩子与妈妈吵架在家赌气”后,仍然找了另一名同事核实;另一名班主任老师的查岗电话,让孩子的父亲感到事情不寻常。15日上午,在几名教师的不断追问下,在家煤气中毒的母亲、哥哥、妹妹三人被及时发现并获救。昨日,晚报记者采访了解到,三人已无大碍,回想起来,他们感慨自己很幸运,因为老师们的每一个电话都恰到好处,最终救了他们。
A、女学生为什么缺课?老师连打电话追问
15日上午7时40分,巴中三中初三·一班班主任老师蒋道菊和往常一样,在教室门口迎接学生的到来,看着学生一个个走进教室,而女学生小琴(化名)却没有出现,这让她有一丝疑惑,因为小琴平时早上7点40分左右就会准时到校。
快到7点50分的早读时间,小琴还是没有出现。又等了两分钟,7点53分,蒋老师拿起手机翻出小琴妈妈的号码,打了第一个电话,“嘟”音一直响,对方始终没接;7点55分,蒋老师不死心,又拨打过去,依然如此。可能对方睡着了,蒋老师心想,然后回了办公室。
上午第一节课开始了,看着小琴的座位依然空缺着。8点44分,蒋老师给小琴的妈妈拨打第三个电话,依然没人接听。想到小琴住在老江北龙泉社区,早上上学要经过小巷,难道遭遇了坏人?上学要经过的龙泉路口车辆众多,难道发生意外了……蒋老师想到了很多种可能,她决定一定要联系上对方。
B、家长称孩子或因赌气缺课 班主任不放心决意问个究竟
蒋老师知道小琴平时和妈妈住在一起,爸爸在南江,于是她决定联系小琴的爸爸。回到办公室,她在一堆文件资料里翻了十几分钟后,终于在初一年级入学时的练习册上发现了小琴家的另一个号码。9点30分许,她给小琴家打过去第四个电话,是小琴的爸爸接的。
小琴的爸爸告诉蒋老师,他昨夜给家里打电话时得知,小琴因为琐事和母亲在家里拌嘴,可能是和大人赌气才没去上学。听到对方这样说,蒋老师放心了点,但她随即又有点生气,“学生怎么可能因为小事就不上学?这样太影响学习了。”
蒋老师想起同事杨荣发和小琴家是亲戚,她决定找杨老师给小琴做做工作,让她尽快返校上课。
C、另一老师来电称儿子也没去上学
听到蒋老师介绍的情况后,杨荣发又打电话给小琴的爸爸李时杰,劝说一番后也上课去了。
“平时我在南江老家做事,老婆在龙泉社区租了房子,照看在龙泉外国语学校读高三的儿子和在巴中三中读初三的女儿。”昨日下午,李时杰告诉晚报记者,当天上午,他不停地给老婆打电话,但一直没接,他也只以为老婆把手机放在包里没听见。
到15日上午10点30分左右,正当李时杰打算放弃时,又接到了另一名老师打来的电话。
这次给李时杰打来电话的是儿子在龙泉外国语学校高三·十六班的班主任老师鲜章兴。当天上午,在其他班上完课的鲜老师发现他儿子没有上学,立即打电话过来问情况。这个电话一接,李时杰背脊凉凉的,他知道家里极有可能发生意外了。
D、原来一家三口煤气中毒了
心急如焚的李时杰立即拜托在巴城的亲戚去家里看一下。隔了一会儿,前去打探的亲戚来电说,屋子打开后有浓重的煤气味,他老婆和女儿已经被叫醒过来,儿子还昏迷不醒情况危急。巴中三中老师杨荣发也很快驾车赶到现场,将母子三人迅速送到市中医院抢救,医生诊断母子三人均为一氧化碳中毒。
昨日下午,晚报记者在市中医院看到了李时杰夫妇,经过4天的住院治疗,女儿已于昨日回校上课。李时杰介绍,老婆和儿子中毒稍重,不过已无大碍,当天的各项检测、化验指标均正常,目前需要好好调理。
李时杰分析,应该是家里原先使用罐装气的热水器有问题。当晚儿子回家洗了个澡后才去休息,所以儿子中毒最重,另外两个房间的母女俩中毒情况相比略轻。
李时杰说,回想起整个过程十分惊险,母子三人中毒后已经昏迷,他又不在身边,如果再晚点发现后果难以设想。“这中间老师们的每一个电话都非常及时!”李时杰说,遇上这样尽职尽责的老师,让他非常庆幸,“是老师们救了这三条人命,我全家感谢他们。”(本报记者 陈杨)
■链接
如何预防煤气中毒?
每到冬季,尤其是天气最冷时,总会发生一些煤气中毒事件,煤气中毒也就是一氧化碳中毒。煤气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煤气中毒大多数在秋冬季生火取暖时节,因为通风不良,煤燃烧不完全,产生一氧化碳使人在不知不觉中吸入而发生中毒,熟睡中发生中毒更为多见。所以提醒大家在使用煤气时,要提高警惕,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以避免引起煤气中毒。
(1)注意通风。使用煤火取暖、做饭,注意房间通风,门窗不能紧闭。
(2)定期检查。定期检查取暖设备。使用“土暖气”更要认真检查,不可大意。
(3)科学使用。燃气热水器应科学安装、正确使用,洗浴时间不宜过长。时刻牢记要开窗,确保通风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