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袁静 实习生 杨佳
“最近几日巴中范围内连续降雨,请各地做好防汛和地质灾害应急准备。”6月1日上午,巴州区后溪沟村支部书记彭耀锂收到了来自区气象局发来的天气预报预警短信。随后,他通过村里的“村村通”高音喇叭,以后溪沟村防汛指挥部指挥长的身份向全村人员发出防汛命令:“接上级通知,最近连续降雨,各监测员、村民务必做好监测,保持高度警惕!”
这条命令通过“村村通”连续播放了5分钟,彭耀锂还是有点不放心,又逐一给20名检测员打电话询问是否收到了“预警短信”,得到肯定答案后,他和几位监测员又奔赴到村里进行监测和巡查。
每到雨季来临,后溪沟村全村上下都绷起一根弦。持续十多年的山地灾害导致该村大面积浅表性山体滑坡,在防灾避险过程中,该村创新出群防群测工作制度,成立了指挥部、监测队和应急抢险队,创造了多年自然地质灾害“零伤亡”的奇迹。
创新群测群防工作
为民撑起“安全伞”
在后溪沟村的防汛应急指挥部里,记者看到喊话器、铜锣、雨衣、筒靴等专用工具配置齐全。“以前采取鸣锣打鼓的方式,但雨滴到铜锣上会影响声音传播的效果,所以监测员全改为身背语音播放器,播放警句,指引群众撤离。”彭耀锂介绍。
“乡亲们,大雨、暴雨连续不断。山体、住房面临危险;全家人口敬请注意,四方观察,多走多看……”彭耀锂将灾害防治方式、避险方式编成顺口溜,在巡查时向村民播放,犹如警钟一般提醒着村民。
彭耀锂介绍,村里成立了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制度,设有指挥部、监测队和应急抢险队。指挥部负责指挥全村防灾避险及灾害治理等各项工作,汛期轮流不间断在指挥部坐镇安排指挥。“如果因为指挥安排不到位、不及时,造成损失和后果,将追究其经济、政治、法律责任。”
监测员担负着地质灾害监测和防范的重要职责,任务艰巨。“监测员要经过严格筛选和考核,责任心、身体素质、业务知识都是考核的重要方面。”因为警惕性、责任心不够,村里已经撤掉好几名监测员了。彭耀锂说,“监测员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多一分警惕,群众的生命财产就多一分保障。”
应急抢险队成员蹇明荣介绍,一旦村内监测点出现险情,各个应急小分队成员接到指挥部指令,必须快速反应立即赶赴现场参与抢险救灾。
强化地灾联防治理
让村民住得安心
记者在后溪沟村段家湾滑坡区域看到,每户村民家的墙上都粘贴着一张“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明白卡”和“地质灾害防灾避险宣传画”。明白卡上记录着家庭成员情况,灾害类型、规模,住户注意事项等。针对每一处滑坡地质灾害点,村里制定了相应的防御预案。“平日里,指挥部定期向我们宣传防灾避险的知识,教我们在山体滑坡时怎样逃生和自救。”村民段少涛说。
结合后溪沟村的地形和道路规划,巴州区国土资源局在村内易发生山体滑坡的地段制作了隐患点分布图、应急避险示意图、地质灾害隐患防灾预案公示牌、应急避险撤离路线指示牌。巴州区国土资源局地环站阳兴洋介绍,“指示牌由专业团队绘制,材质在晚上可以发光,便于村民撤离”。针对隐患点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监测方式达到最精确的监测效果。“地势滑动,采取埋桩法;墙体撕裂则采取贴纸法、上漆法等。”
后溪沟共有20个隐患点,威胁农户132户。“村上分轻重缓急、经济状况,采取筹、补、捐、贷多措并举,逐年组织发动搬迁安置。目前村内规划了干堰塘、土地垭、蛮洞湾三个安置点,通过采取‘避让搬迁’集中安置和分散安置相结合的方式,解决重灾户住所问题,保障村民安全,使村民搬得进去、住得安心。”目前,安置点的规划已出炉,正在抓紧推进建设工作。彭耀锂说,“预计3年内重灾户的居住问题得到全面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