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早上7点半,平昌县青枫镇枫香村,村委会房顶的喇叭里,传来了播音员杨述娟熟悉的声音:“各位村民,你们好!今天继续学习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枫香村3.2平方公里的山山梁梁,回声悠扬。□本报记者 高启龙 庞峰伟
村里有了“黄金30分”
“咱村里有了‘黄金30分’!”53岁的枫香村民夏长秀是个忠实听众。只要广播响起,夏长秀都会听。上至中央和省上的大政方针,下至街坊邻居的新变化,夏长秀获益很多。
以前“小喇叭”在农村十分常见,而随着电视的普及,广播渐渐淡出村民的视线。
如今,“旧平台”发挥了新作用。今年起,平昌县依托农村应急广播“村村响”系统,开通了乡音“小喇叭”,结合村民们的作息时间,每天早中晚播出三次,每次播出30分钟。如今,经过集中培训的枫香村党支部副书记杨述娟开始兼任播音员,“时政要闻定时转,重大新闻及时转,惠农政策适时转。”
“把政策讲给每家每户,农闲时节还好,而在农忙时节,把村民们组织起来都很困难。”平昌县委宣传部部长袁志贤说,“乡音‘小喇叭’既能保证传递信息又不耽搁村民们干农活儿。”平昌县还建立了县、乡、村三级广播联播体系,由县广播电台集中统一“转”,乡、村落实专人“收”。如遇重大活动、突发事件等,同时同步,及时转播。
“一村一品”对“胃口”
“下次节目可以讲点水稻防治病虫害的知识不?”自从当上六门乡五马村的播音员,周天菊出门经常被村民拉住,要求“点播”广播内容。为此,周天菊每天都要翻书、上网,“每天都要做很多功课。”
为了让播出内容更符合村民的要求,并考虑到周天菊们的实际情况,平昌县专门组织了县、乡、村三级播音员,按“1+X”清单进行播音。“1”以各级重大决策部署为主题,由县委宣传部负责制定全县通用广播稿。“X”则按“你点我播”模式,由各乡镇征求群众收听意愿,结合地方产业发展需求,量身定做“一村一品”广播稿。
得知情况后,周天菊立即将村民们的需求搜集起来,及时报了上去。没过几天,县里就专门派农业局的专家来到村里,并带来了相关的视频和资料。“现在的模式让我省力不少。”周天菊说。
此外,针对群众想要关注的内容,由宣传部门牵头,平昌县还抽调各部门理论专家和业务骨干,组建流动播音员队伍,分片包干深入各村巡回播音,重点播报。“只要基层有需要,我们会在第一时间找县里最权威的部门和专家。”六门乡广播站站长刘建华说。
内容有针对性,“小喇叭”也更受欢迎了。五马村养牛专业户冯怀珍是乡音“小喇叭”的铁杆粉丝,每天都要按时听广播,“听广播还能学技术、了解市场行情。”
据了解,截至目前,平昌县已开办“政策早知道”“农村致富经”等专栏30余个,播报惠民政策、劳务用工、市场价格等信息4万余条,有效助推了基层群众脱贫奔康。